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课例研究>>文章内容
《黄河颂》网上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资源技术支持

评价与反馈

观一观:观看视屏,直观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1观看黄河奔腾不息的视频。

2用一个词说出观看了视频之后的直观感受

(尽量使用四字短语或成语)

播放黄河奔腾不息的视频。

尊重学生的直观感受,不必做过多评价分析。

听一听听录音,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1、用心倾听《黄河颂》的朗读示范,跟着我录音朗读。

 

话筒传音,让老师听到你跟读的声音

读一读:读出你的感情和气势

1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注意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同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注意点: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通过连麦,或者播放学生的录音,让全班听到这两三位同学的声音

 

 

 

 

 

组织小组内交流评价

理一理: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特色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提示: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味“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教师讲解,学生做好记录并准备随时回答老师的问题,把你的思考写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小组内点评欣赏,并将好的朗读和点评上传班级群,教师点评引导。

想一想:感受黄河的文化内涵和文章主题

1、“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再次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文,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黄河魅力和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录音并上传

小组内点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课后作业:

比一比:

仔细听老师发送的《黄河颂》的视频,学习并试着朗诵,多加练习,注意:拍摄的视频请尽量完整地展现同学们的朗诵情况,明天晚上七点前上传,然后评选优秀朗读者五名,开学后老师有奖励哦!

学生上传录音

全班点评并评选出五名优秀朗读者。


设计人:圩塘中学  王小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