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 学习要求 | 资源技术支持 | 评价与反馈 |
梳理文章大意 | 导入:《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外交使节,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今天,我们先来结识唐雎。 1.《唐雎不辱使命》选-----朝-------整理编辑的---------- 2.请生读课文,纠正字音,断句,全班齐读。 3.再次默读课文,结合页下注翻译课文,关注“错”“仓”“与”“直”“谕”“说”(通假字)“以”“徒”“夫”“使”“者”“而”“然”“之”“虽”“于”“与”(一字多义)“是”“直”“易”“抢”“因”“加”(古今异义)“灭”“广”“轻”“伏”“流”“缟素”“四”(词类活用)
| 利用QQ课堂, 教师出示PPT, 翻译部分学生抢答 | 要求学生记录在书上,并拍下给老师看。 |
了解一个故事
| 1.PPT出示背景链接:秦国与他国的关系,与安陵国的关系。 2.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个故事记叙了秦王妄图夺取安陵,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 利用QQ课堂
学生浏览资料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 点名回答 点评答案 |
学习一个技巧 | 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国,唐雎是怎样不辱使命的?用“ ”找出唐雎对秦王说的话,小声读一读。 在这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唐雎能够胜利得益于他说话的技巧,想一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总结: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
|
利用QQ课堂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 点名回答 点评答案
|
了解两个人物
| 由此看来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请根据课文中关于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形象(用红笔把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写在旁边) 例:秦王说“逆寡人轻寡人”,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他的盛气凌人。 秦王: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例:唐雎“挺剑而起”用动作描写,写出他的不畏强权。 唐雎:忠君爱国,机智勇敢,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
在分析中朗读,在朗读中分析。读好人物的语气语调 eg:(秦王)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严厉的质问)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不畏强权,针锋相对) (唐雎)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反问中带有蔑视和嘲讽)
本文大量用对话(语言描写),辅之以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栩栩如生绘出两个生动的、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请全班分角色读。师读旁白,男生秦王,女生唐雎
| 1、圈画在书上 2、旁批在书上 3、点名回答并朗读 | 1. 两项一起好了拍照在课堂中发给老师。 2. 教师点评答案和朗读。 |
熟知几个外交官 |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蔺相如,出使秦国,在秦国宫殿上揭穿秦王的阴谋,据理力争,完璧归赵 (4)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 利用QQ课堂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 点评答案 |
作业 | 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查找有关资料,说说他们是哪一类人,请摘抄2个古文中有名的“士”的事例 | 作业拍照上传QQ | 交流点评 |
设计人:新北实验中学 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