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学习 内容 | 学习要求 | 资源技术支持 | 评价与反馈 |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好语气。 | 1.听《曹刿论战》朗读音频。 2.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读好下列句子的语气: 例: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问) ②何以战?(疑问) ③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 ④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肯定) ⑤夫战,勇气也。(议论) | 《曹刿论战》朗读音频 | 一、话筒传音 二、归类整理(做笔记) 积累:1、间、弗、帛 2、牺牲、狱、可以、再 3、何以战? 宾语前置,即“以何战?”译: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
品一品:说情节 | (自读古诗文名句)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的场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战役——“长勺之战”在中国的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曹刿论战》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 课文告诉我们这次战役背后的故事。 1、 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请见— (问战)—参战—(论战) 2、 结合资料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 再读课文。 | 温故知新: 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威武不能屈。 3、《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河中石兽》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组织小组内交流评价 |
想一想:识人物 | 1、想一想,《曹刿论战》在“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这句话的基础上增添了哪些内容? 2、再读课文,我们发现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你画出表现时间的短语。 “公将战”战前准备—“战于长勺”战争经过— “既克”战后总结 2.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在书上划下来,做旁批,并朗读。)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文,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曹刿多方面的品质。 | 长勺之战历史背景
话筒传音(朗读和点评)
留言区留言 |
品读三处对话,分析曹刿形象。 感知《左传》运用对比,言简意赅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
小组内点评欣赏,并将好的朗读和点评上传班级群,教师点评引导。 |
练一练:完成作业 | 疏理:(第一段) 1、解释字词:肉食者、间、鄙、弗、专、牺牲、狱、信 2、句子翻译: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④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结合注释,背诵,默写 | 上传默写内容 |
第二课时
学习 内容 | 学习要求 | 资源技术支持 | 评价与反馈 |
练一练:译读课文 | 疏理:(第二、三段) 1、字词:鼓、逐、既、作、再、盈 2、句子翻译: ①公将鼓之。②齐师败绩。公将驰之。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曹刿论战》教材解析 | 一、能借助页下注释或工具书,说出第二、第三段的大意。 二、做笔记 ①“公与之乘chéng” ②“战于长勺”:状语后置,即“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
想一想:赏智谋 | 1、 拓展阅读:孙子认为战争获胜的关键是什么 ? (1)请你读出关键句。 故知①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选自《孙子?谋攻》) 【注释】①知:预知。②用:使用,运用。③虞:准备。④御:干涉。 (2)长勺之战的胜利印证了孙子的一些说法,请画出《曹刿论战》对应的关键内容。 2、 齐国是大国,但作为小国的鲁国却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请结合课文具体说说鲁国取胜的原因。(结合关键句做旁批,并朗读。) 3、 曹刿无疑是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关键人物,这篇文章体现了曹刿的哪些智慧? 4、 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庄公是否就是这样一位肉食者呢? 从本文可以看出鲁庄公是怎样的一位国君? | 温故知新: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话筒传音(朗读和点评)
留言区留言 |
组织小组内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怀疑精神。引导学生比较人物: 鲁庄公“从善如流”衬托出曹刿的远谋: 曹刿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左丘明尊重曹刿的智谋,用对话写活了两个人。 |
品一品:赏构思 |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只有222字,却全面地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生动地刻画了有远见卓识的曹刿这个人物形象,记录了他关于战争的深刻见解,这充分表现《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请从“详略安排”、“前后照应”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文章给你有关写作方面的启迪。 |
批注
话筒传音(朗读和点评)。
留言区留言 |
找对应句,感知《左传》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积累成语: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彼竭我盈
背诵课文 |
练一练:完成作业 | 1、读《子鱼论战》(节选),想一想: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预设: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教;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 2、译读《曹刿论战》,背诵课文自己默写。 |
留言区留言 | 上传笔记 |
设计人:薛家中学 陈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