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姚建法>>课例研究>>文章内容
陈惠教学案例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认识”新授为例
发布时间:2020-03-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建法

多元表征让数学概念的理解从此打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认识”新授为例

                                      新桥实验小学  陈惠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所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i]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概念有近500个。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概念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这是由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与概念的抽象性的碰撞而采取的办法。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材并未给出圆柱的明确概念,而是借助多元表征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逐步从具体情境中剥离圆柱的本质特征,从而达成对圆柱概念的理解。


 

活动一:呈现一组图片。

师:说一说,图片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体?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很快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圆柱体,例如罐头盒、落水管、油桶等等。同时,学生也举出了一些不是圆柱体的物体,例如有盖子覆盖的铁罐。

师追问:这个物体是圆柱吗?想一想。

学生:不是,因为有盖子盖住了,上面和下面不一样大。


活动二:仔细观察圆柱,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交流:圆柱一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柱是直直的。

揭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等概念。



活动三:

师:你可以找一个圆柱,像这样指出它的底面和侧面吗?

教材的第一次活动,借助情境丰富的图像表征,对比,辨析,将圆柱与其它的立体图形区分开来,逐步接近概念的本质特征。多元表征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概念理解的难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第二次活动则借助动作表征与语言表征,在触摸与观察中,发现圆柱的上下底面与侧面的特点,感受到圆柱的“直”,在交流中完善了对圆柱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得揭示底面和高等概念显得顺理成章。第三次活动从抽象回归形象,在动作表征中顺应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在具体物体中寻找抽象概念,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得到巩固。

 

 [i] 概念是什么意思.三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