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才能摆脱自身的学术气,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自身教学质量,进而成为一名“专、精、趣”的老师?”入职以来,我常常这样问道自己。但是一直以来却是“闭门造车”,毫无头绪,无从提高。这次三井小学借“国际读书日”开设的读书分享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特立不独行”。
王小波是一名浪漫主义骑士,在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中,将独立、自由之精神灌注到了一只围栏里的猪身上。不光这只独特的猪,纵观王小波的其他作品,人物都时代背景格格不入,如《红拂夜奔》中的李靖、《万寿寺》中的薛嵩,作品中无不流露出打破枷锁,冲破束缚,独立思想的内涵。作为一名在教育长河源头缓慢起步的新教师,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想那头“猪”学习,学习特立。学会特立,即学会思考,独立思考,发展思想。李志军老师说职初教师要阅读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书,诚然,对于我这样的新老师,上好一节课是首要。备课光只看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我想浅浅地教语文》这类教学实录给我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向,从阅读中发现自身的可能,在阅读中思考教学变化,“如果我来上,我怎么上?”
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上好一节课,更要学会反思。潘小福院长告诉我们,阅读,可以读自己学科的经典理论书籍,也可以读“专人”,读“名师”,更要“读自己”。要反思教学成效,反思一日得失,更要反思身为人师,是否通过多种渠道让自己收获了成长,是否在学生的学业上给予了足够的帮助?书籍能为我们提供参照,能更快更好的成长,读书亦是“读自己”。
不独行,广读书。李志军老师说,教师的书柜里装着学生的未来,教师要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必需要读书。教师如果不读书,怎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怎么承担育人大任。教师不读书,成不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育不出济世的人才。语文老师更是要读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系着学生的基本素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涉及面巨大,常年变动,作品背后涉及故事,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更要广读书,才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有所回应。学生每学期要读两本名著,老师要比学生读得更多,更精,才能使知识理论始终广于学生,富于学生。读书是与伟人的交流对话,窥探巨人思想的契机。读书不是一次独行,而是与思考者同行;广读书则是一场文化沙龙。
除了众多名著,我们青年教师还广博地阅读专业性书籍。入职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离科研,理论还很远,但是听了评课和阅读书籍,我才切实感受到自己理论基础的薄弱。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不过经验模仿,没有发展前景。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就如房屋没有栋梁,实践教学显得空洞,没有张力。只有学习理论并付诸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专业性书籍是教师书架中不可或缺的一类。
“独立”是思考钻研,“不独行”是实践,是学习,是成长。参加名教师成长营,是一种“不独行”。在营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各校各层优秀的教师一同阅读经典,钻研学术,探究教学。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也是此次“全息阅读”的理念目标之一。
教师的工作很平凡,很单调,一天的备课上课批作业,少有时间做其他事情。灵魂是自己的,素养是自身的,优秀的书籍受用一生,为了提升我们自身,也为了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形成好的影响,成为他们的榜样,我们应该读在8小时之外,学在8小时之外。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归会有的,只是“面包”与“书籍”之间的一个取舍。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教育者当学为先,方能树百年人。
作者:薛家中学 朱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