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深地明白,读书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可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让我的所有学生都爱上读书。回想我的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没多少时间陪伴我,我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却不比其他孩子们过得差——皆因我有一个爱讲故事爱唱戏的奶奶。奶奶搬了椅子坐在外头借着天光纳鞋底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可以坐在一旁,一边托着腮,一边听故事了。十几二十几年前的我的童年里,没有手机、电脑、游乐园,也没有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吃喝玩乐可供消遣的商场也少,炎炎夏日、凛冽寒冬,除了在田间小路上疯跑,池边垂钓或者山林里寻摸些野花野草野栗子,最爱做的就是听故事、演故事了。
奶奶的声音柔软,讲故事时却引人入胜,时而缓时而急时而声音上扬时而低声絮语,我常常进入故事里,有时是花是草,有时又干脆就是里头的主人公,最后抽身出来,用稚气的语调评价一句,做大人模样,或者感叹或者怜惜。总之,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于幼小的我而言,就像是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的种子。在妈妈从北京的书店里精心挑选出的各式故事书里慢慢发芽、长大。从此,宇宙的起源、恐龙的辉煌与灭绝、西方森林里的蓝胡子和糖果屋就这样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所生活的空间里,一砖一瓦,一花一草,甚至是一条路,都开始变得与众不同,它们好像是书中的世界,而我,借由它们穿越了时空,认识了砸缸的司马光、咏鹅的骆宾王,看见了一墙之隔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品味到了人间百态、世事沧桑,年纪虽然小,却依旧让我开始懵懵懂懂地思考世事、人生。
我想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它会让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发现:哦,原来书里讲的就是这个。原来真是这样。那一瞬间的心意相通,总是能让人无比欢欣鼓舞,发现我竟然也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也有这样独特的体会。这一刻的感觉,甚至可以上升到打破时空界限的高度。是一种成就感。于是对于书中还不曾理解的部分,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开始憧憬着下一次在某一处某一时与某人或是某种想法相遇。怀着这样的期待,就对世界有了渴望。
现在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我时常为孩子们不爱读书而苦恼,到底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呢?
前些天三井实验小学举办的全息阅读网络论坛点亮了我久远的回忆——我从前在家长的引导、老师的支持下,在家中、学校里,在清晨微光中,在落日余晖里阅读,这难道不是全息阅读吗?当我把书中的故事在无人的小房间演给自己看,假装自己是国王、是勇者、是饱读诗书的文学家、是心怀苍生的志士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我对自己的探索、对世界的好奇吗?
我又想起我的学生,在我的阅读课上,我们探讨、我们思考、我们质疑,看上去其乐融融,效果却并非很好。三井的小学生们何以能享受阅读,有那么多奇思妙想?和优秀的阅读课、优秀的引导者分不开,他们的课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我只是凭着一时的激动随心所至,我给他们起了一个头,却没有能力带着他们一路走,久而久之,学生自然疲惫,没有反馈的激情能持续多久?如果能形成体系,形式丰富而又多彩,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打开阅读,让学生得到反馈,得到成就感,自愿去探索自己和世界,这才是真正爱阅读。可我的阅读课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这个答案可能要用我全部的教书生涯去探寻。
作者:河海中学 裴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