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过,人生就像围棋盘,而书就是棋子,读的书越多,棋子就越多,就越能连成势。我觉得书籍更像是一本本人生旅途的攻略,毕竟我们脚下的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别人沿途的风景,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和闻过的花香。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我们是活在宇宙规律之中,作者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留在笔尖,像精神大师,指引着我们前进驶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虽然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书本自有其神奇的一面,有了它,我们跳过纷繁复杂的世俗边界,直接与整个行业的一代宗师交流,学习他毕生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如叶圣陶先生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中就写道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写作,如何正确使用语言,都从最本质上用最通俗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语文的本质,它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聆听文学泰斗,一代宗师的谆谆教诲。真理无穷却往往最简单质朴。
读了老子的《道德经》,让我穿越千年,感悟了上善若水,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大智慧,让我领悟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爱天下万物的宏博大爱。并将这份对宇宙万物生命最本质的理解,最深刻的热爱投入到了无限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交往中。
读《战国策》,领略纵横家的利弊言说,他们往往口才了得,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学会说服,也是教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课,老师都是行走的演说家,没有出众的口才又如何传递知识,矫正行差踏错的叛逆学子。向《战国策》学习,像纵横家学习他们的韬略智慧,在格局上俯瞰教学困境。
跟着学生一起走进老舍的《骆驼祥子》,去体会了游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不一样的无奈悲戚的一生,学习了杨绛的《老王》,我们明白了作为幸运者的我们应当对不幸者报以深切的同情和帮助,珍惜当下的所有眼前所拥有的。有思想的文章升华了我们的格局,提升了我们的修养境界,作为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引路人,思想行为的标杆,是社会中的上梁,思想行为、道德修养与学术境界同样重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既是师范,又是示范,但是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我们不断与高尚的灵魂沟通,才能不断地修养和提升。正所谓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读好的小说,领略的是百态的人生,自热会有对生活更深的感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就像是在拼一个个人生的版图,书读得越多,版图就越完整。有了书籍的指引,我们的人生才不会迷途,才有足不出户,全知道天下事的气度,才有运筹帷幄之中的底气,才有开阔的视野和懂得容纳的胸襟。
作者:吕墅中学 史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