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特色活动>>文章内容
书中自有诗和远方
成长营第六次活动个人成果(读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不提升专业素养,便获得不了诗和远方。

明确了读书的信念,还要有具体的方向,列出读书的清单,记录阅读感受。下面我就叶圣陶、夏丏尊合作的《文心》一书谈谈我的阅读感受。

《文心》是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本书匠心独运,用三十二则独立又相关的小故事讲述关于初中语文的诸多要点,涵盖了文体、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等宏观知识。笔者就中学生该如何朗读、如何写字、阅读哪些书、读书笔记如何写等具体问题也给出了精确的指导。尤其在作文方面,作者全方位地讲述了为什么要写作、如何写作。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自学都有启发性。叶圣陶、夏丏尊两位文学大师把关于国文的抽象的知识和青年日常会遇到的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写得生动、周到、深入浅出。读完此书后,对文体、文法、文字、文言、作文都有新鲜又系统的认知。

书中对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真诚的建议。比如“文章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学生的作文完成后照例是教师批改,然后再让学生循着教师的思路去修改,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仅能够在章法上有进步,做事也更有责任感。再如:“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启示我们自然是人类最亲近的老师,关注自然能悟到文化知识和人生哲理,这便是读无字的书的用意。还如:“中学各科目都是必要而又关联的,一般中学生往往有偏重某一科目毛病,因为对于某一科有兴味,就把其余的各科放弃不顾”,作者借王仰之之口劝诫学生不要偏科,融会贯通地对待各个学科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作为任课老师,不能只看到学生在本学科的发展,更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设法促进学生各学科甚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收获更诗意的人生,走到更精彩的远方。

更让我感触良久的是笔者贯穿始终的爱国情怀。笔者借乐华舅父之口说出:“我们个人虽则吃了些苦,只要于国家有利,那么,就再多牺牲一些也是心愿的。”这也正是二老的写照。在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时代,一批学者在硝烟中仍手不释卷,书写古今,这应该就是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从未断流的原因。

春日渐暖,沐浴着清风暖阳,去赴一场与书本的邂逅。

作者:圩塘中学 钱欢欢

图.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