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息阅读学术论坛中三井实验小学倡导的“读书”“读你”“读世界”理念,我有一些感想,结合我的一些阅读经验,分享如下心得:
“读书”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正如“全息阅读学术论坛”中李志军老师在《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中提到,“阅读可拉升教师专业态度的高度、开掘教师专业能力的深度、拓展教师专业视野的宽度。”,教师专业发展必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更是如此,读教材、读教材密切相关的书籍、读经典、读语文教学类书籍、读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书,这每一项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晋教师的我,充分的感觉到阅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但平时的懒惰和对时间利用的不得法往往将阅读推到最后,某一天甚至是零阅读,碎片化阅读的质量也实在令人堪忧。路虽然就在脚下,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调整心态、改善方法、不懈前进。
“读你” 在我看来“读你”就是“读自己”,通过读书,自我审视,寻找书中自己的影子,去关注那些可能被忽略和遗忘的角落。通过阅读,实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与精神碰撞,有更多、更深刻的思考。作为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我就是一本活的书。在情感体验方面,通过书本阅读,学生与作者隔空的交流,是生冷的、单向的,这远远不如师生之间、甚至生生之间面对面的分享,这样才更有温度,更靠近灵魂,得到更多的共鸣。这时,教师就是一座桥梁,引领学生走的更深、更远。
一周前,我无意中观看了电影《萧红》,看这部影片的动机在于一是耳闻她传奇的一生,二是在教材中学过她的《回忆录鲁迅先生》,观影后我又紧接找来了她的《呼兰河传》阅读,《呼兰河传》中一部分是运用儿童视角记录往事,感知呼兰小城中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呈现出生活的原生态。在阅读中,我也时时回想儿时祖母家大大的菜园、老宅子中神秘的仓库.......丝丝感动涌上心头。正巧,课堂上,我们正复习《社戏》,于是我把萧红和《呼兰河传》中的故事,连同我儿时的那些回忆也分享给同学们听,这些仿佛成为了我们心灵的纽带,随后同学们争相分享他们童年中的美好回忆,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亲密的关系。现在的他们回想那些童年时玩过的玩具、追逐打闹的游戏都不是最好的,却令他们难以忘怀,甚至说起来眉飞色舞,这不就是鲁迅笔下的“好豆”“好戏”吗?所以,通过读书来读我自己,也同时是引领学生读他们自己。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读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世界就是一本大书,错过这个世界,就错过了最好的读书机会。看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双眼去审视、用双腿去丈量。看到三井实验小学分享的“利用假期看世界”的点滴,使我很有感触。一幅幅风景各异的照片、一段段沿途的思考,这些都是最真实的“读后感”,打开最原始的智慧之门。我想对于学生也是一样,“教材不是儿童的全世界,全世界都是儿童的教材”,广阔的世界开拓了视野,激发了思考。我想作为老师,当身先垂范,走出房间读世界,带着学生读世界。
总之,有关“读”,有太多的途径、太多的方法值得我去思考探索、去身体例行。读书路上现在有成长营的老师们的陪伴我很庆幸,希望今后有能得到更多老师和朋友们的指引。
作者:魏村中学 张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