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先来认识一个汉字,它是个会意字。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汉字若只如初见,孝就是侍奉老人的孩子。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这是领衔人徐春凤老师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打开方式。
六月初,一年中最闷热又多雨的梅雨时节,按理不应该说是最美的时候,可飞龙中学偏偏却是,没有繁花似锦却也生机盎然,一叶一花一树越发显得轻灵有活力。因为今天,6月11日下午13:30,飞龙中学六楼的录播教室要迎来新北区全体七年级语文老师和成长营的17名成员。此次活动研讨的主题是“部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有趣性”。区教研员赵国琴老师和兼职教研员田卫华老师均参与了这次活动,并针对这次活动做了微型讲座。
首先,由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活动展示课七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课堂上,她从一个会意字“孝”来展开,紧接着播放一则《让我们遇见20年后的父母》的视频,让同学们更直观加深对“孝”的理解。语文课还是要回归文字上,徐老师通过让学生收集并分享古籍中有关“孝”的论述,又用小记者发布会的形式去阐释“孝亲敬老”的文化内涵。考虑到课标的要求,七年级学生要重视诵读,她带领学生诵读李商隐的《送母还乡》,呼号出“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的人生感慨。
接下来的两个板块,更是凸显了徐老师对语文活动课的高深设计——创设任务情境。“宣讲中国好故事”栏目请你来当小小故事宣讲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成为真正的宣讲员。“传递中国好声音”电视节目组邀请你作为最佳歌手来传唱,一下子掀起热潮,最后让全班一起参与齐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学生对“孝亲敬老”体会理解在歌声中是达到了顶峰。接着,徐老师告诉大家:要践行“孝亲敬老”的美德,不是去做什么轰烈烈的大事,细节最感人,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唤醒心灵,感受亲情,尊敬长者,就从现在开始,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她和七(3)班的学生一起分享了孝亲敬老的点滴行动:为父母泡一杯茶,送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长辈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次脚,修剪指甲;每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服等,最后她指导学生如何制作一张海报。整堂活动课,让我们看到了徐老师的细心、用心、精心。让学生们学到了孝的内涵,悟到了孝的精髓。
课堂上,徐老师安排了“孝亲敬老”之内涵我来释;“孝亲敬老”之诗赋我来诵;“孝亲敬老”之故事我来讲;“孝亲敬老”之歌曲我来唱;“孝亲敬老”之行为我来做等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都有扎扎实实体现。徐老师用文字游戏、故事讲述、真情告白等形式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孝亲敬老”的文化。无论是资源的外显还是结构的梳理,徐老师在备课上花了功夫。是一节有字趣、孝趣、情趣、意趣的综合性学习课。
课堂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但令人欣慰的是后面还有两位大咖的讲座。短暂的休息后,赵国琴老师在“朋友”2个字的趣解中开始了她的讲座《培养什么人——课标精神》。一张表格,清晰地把部编版的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块,从传统文化到语文综合实践再到语文生活。她说活动课就像她头发一样,从一头乌黑的长发到现在零星白发夹杂的短发最后会变成雪白纯真的白发。确实如此,活动课的设计就像乌黑的长发,学生能明白活动课上的内容就如零星白发夹杂的短发,学生能运用活动课上所学知识就如雪白纯真的白发,真的懂了。赵老师的话看似是玩笑,实则充满思辩,一字一句,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去琢磨去思考,就如赵老师所说最后能成为一位“真人”。
赵老师在讲座中还不忘对成长营的工作给予高位引领,她说:教材导向就是教育导向。成长营不管做什么,不是光靠罗列几个名词,一定要有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方向是通过课标,教材来实现的。成长营成长的方向就是通过活动、管理、研究指向教育的方向。
最后,对理论颇有研究的田卫华老师开始了他精彩的讲座《初中语文活动型课教学设计说明》。田老师明确指出了盖楼要选好材料,活动课要注重情景和任务。徐春凤老师的这堂示范课,就是注重情境,让同学们轻松展开活动;任务到细节,清晰可操作,让同学们更好去实践。田老师的讲座,一个又一个专有名词让我们汗颜,田老师到底读了多少本难啃的理论书!把这些理论浓缩成几句通俗易懂的话再传给我们。
伴随着放学的铃声,结束了今天的“孝亲敬老”的文化之旅,结束了今天的活动课研讨。一堂课,两堂讲座,让我们的语文活动课真正做到以德育为首,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让孝敬父母成为最自然最简单的事情,也让六月成为感恩的季节!
撰稿:飞龙中学 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