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特色活动>>文章内容
“基于部编教材的初中语文活动型课程实践研究”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0-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主持人:赵国琴

上课教师:徐春凤 

专家指导:赵国琴 田卫华

会议地点:新北区飞龙中学

 

活动流程: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执教教师:徐春凤)

首先,课堂上,教师从一个会意字“孝”来展开,紧接着播放一则《让我们遇见二十年后的父母》的视频,让同学们更直观加深对“孝”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1、“孝亲敬老”之内涵我来释;2、“孝亲敬老”之诗赋我来诵;3、“孝亲敬老”之故事我来讲;4、“孝亲敬老”之歌曲我来唱;5、“孝亲敬老”之行为我来做。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都有扎扎实实体现。徐老师用文字游戏、故事讲述、真情告白等形式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孝亲敬老”的文化。无论是资源的外显还是结构的梳理,徐老师在备课上花了功夫,是一节有字趣、孝趣、情趣、意趣的综合性学习课。

这节课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创设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学校策划组织一次“孝亲敬老月”的活动。该任务情境贯穿了整个课堂:“宣讲中国好故事”栏目请你来当小小故事宣讲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成为真正的宣讲员。“传递中国好声音”电视节目组邀请你作为最佳歌手来传唱,一下子掀起热潮,最后让全班一起参与齐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孝亲敬老之行为  我来做”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孝亲敬老”的细节不止感动了听课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知行合一。“制作海报”以小组为单位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制作一张“海报”。此外,作业布置中“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与“为飞龙中学‘孝亲敬老月’活动写一份活动方案”。这样的任务情境不是教学中的一个导入环节,而是结合学习的主题,将整个学习内容、学习进程都置于情境之中,极具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的语文生活。

 

二、专家指导(赵国琴)

培养什么人——课标精神

 

此外,还有

九上    君子自强不息                               走进小说天地

九下    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赵老师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角度和综合性学习内容6册书中的如何建构中解读课标精神,明确部编版教材借助综合性学习达成的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接班人,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有责任、有理想、有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

七上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进入少年期,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和“文学部落”(这里“朋”,可以是文学,是历史,远方,可以理解为时空的远),旨在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简单易行的方法和手段,唤起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七年级学生指出了正确的交友之道,步入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

 

七下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事物的评价能力。

“天下国家”和“孝亲敬老”一方面是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敬爱,一方面他们就是我们的语文生活。

 

八上 继续发展评价性思维

八年级,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期。情绪易激动暴躁,自尊心、自信心急剧增强,自主、独立意识也大大增强。对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感,愿意尝试并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时期的学生必须知情:“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立足”之基。即使身处“互联网时代”满足好奇、接受新鲜事物,学会一些基本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同时,更要能辩证看待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应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知情“身边的文化遗产”。

 

八下 锻炼实践能力(参与能力,综合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八下“倡导低碳生活”,旨在通过参与和宣传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古诗苑漫步”,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和为贵”。

 

九上 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

 九年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八年级学生有了明显提高,批判性,独立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学习难度也相应加大,中考的压力随之而来。

“君子自强不息”,让学生继续从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中汲取养分,在面对学习困难和巨大压力的时候,能够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走进小说天地”,既是对九上第四单元小说阅读的进一步拓展学习。又是深刻反思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美丑善恶的生活的有效拓展。

 

九下 综合语文能力的考验,诠释最完美的概念——语文生活

九下“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这一综合性学习板块,针对毕业班同学即将离别的现实,通过编写班史,回忆过去,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同时,编写班史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验。

 

 

三、专家指导(田卫华)

初中语文活动型课教学设计说明

1、明确课题概念和研究目标、内容

“语文活动型课程”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课程”和部编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而是初中语文基于部编新教材,将其中每一单元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教学进一步加以综合,适当引进课外相关资源,构建起来的一种系列化的以学生为主体、更具有创新性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展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深入研究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和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和有效实施初中语文活动型课程,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初中语文活动型课教学设计说明

1)明确初中语文活动型课题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2)明确创设学习情境任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新课标: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文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这里的任务情境不是教学中的一个导入环节,而是结合学习的主题,将整个学习内容、学习进程都置于情境之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3)明确设计任务的一般步骤:确定焦点——创造情境——写出指导用语——确定受众。

4)提出设计学习任务的建议,其中强调运用评价细则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完成任务的预期目标。

3、强调活动型课的特点

1)单元化。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2)问题化。在活动型课学设计中,问题化学习始终是基本的学习策略。

3)活动化。问题化学习过程,表现为基于任务解决的活动过程。

4、强调活动型课设计的原则

1)以学习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 “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