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思考,“意义”理收获
今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是一个宅在家里也能为祖国做贡献的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特殊,这个假期宅在家里从网上密切关注外面的实时动态。17年前的非典感觉离自己还有些遥远,而今年这个特殊的疫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疫情期间,每天都会关注新闻,正如网上段子手所说:每天有三种心情来回切换:看到疫情发展的焦虑;看到逆行者们奋战一线的感动;看着段子又笑了。下面谈谈疫情期间给我的三点触动:
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在危难时刻,在阖家团聚的除夕,一群最美的“逆行者”义无反顾的驰援武汉,满脸的口罩勒痕,剪掉长发,为了不浪费防护服穿上纸尿裤,他们日夜奋战,守护着国家的防线。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性的真善美,不是传言,无私奉献的人,真的存在。我也在想如果是我,我是否也有他们这样的勇气与担当?我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应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疫情结束后,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与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医护人员这样的品质?面对危情,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现在需要做的是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陪伴家长和孩子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2、“中国速度”背后是“中国力量”,为祖国自豪。24小时内拿出设计图纸;37小时内完成钢骨架安装焊接;3天内完成雷神山送电,5天内完成火神山送电;10天交付,建筑工人、运输司机、工程师、后勤保障,火速+神速完工,3.4万平米1000多个床位的火神山10天内建成,这是“中国速度”的代表,更是“中国实力”的象征,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正是有了强大的祖国的支撑,我们才能宅在家里做着各自喜欢的事情,这也正是一个进行爱国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这样的事件,和孩子们一起翻阅照片,观看视频,讲讲“中国力量”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温暖,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3、健康是最大的投资,生命是革命的本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看着网上武汉人民的遭遇,不得不感慨健康、自由和家人的重要,张文宏主任说:真正把病毒清除出去的是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论是身体还是能力,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更好,面对任何困难才会无所畏惧。而宅在家里与家人的朝夕相处,突然发现,父母已不是记忆中年轻的模样,我们要放下手机,放下工作,花更多的时间陪他们吃饭、聊天。
结合我目前的岗位,最有意义的5件事:
1、一日一报的统计工作,了解我们班每个幼儿的安全与健康状况。作为班主任,从接到任务开始,24小时待命,填表统计、每天准时准确上报信息、打卡、QQ微信电话轮番群发信息,各种形式与家长幼儿沟通联系,每天定时与滞留在外的幼儿家长联系,只为核实确保每位幼儿的安全健康状况与动向。
2、线上“云陪伴”,提升陪伴质量。每天通过班级群,为家长和幼儿推送优质线上资源,例如:绘本、亲子运动游戏、科学小实验、纪录片、睡前故事等等。在这之前,我需要先“备课”,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和筛选合适的资源,这对我也是另一种学习。家长每日在群里的照片、视频打卡反馈,可以看出家长和幼儿的相处模式、家长的理念、幼儿的在家的学习方式与习惯等,继而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3、与幼儿的线上互动,暖心关怀。通过QQ、微信视频电话、语音等方式每天和班内2位幼儿互动,让孩子听听老师的声音,和老师说说每天在家的生活学习,了解幼儿在家的一日作息、生活习惯等。听着孩子们的一句一句暖心话语:老师,我想你了;我想快点去上学,见到你;老师,你有没有保护好自己?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带来的温暖与价值。
4、与家长的线上交流,家园共育。趁着这个特殊的假期,忙碌的家长们有了陪伴孩子的充足的时间,也正是宅在家里的朝夕相处,让家长充分地看到自己孩子各个方面的行为表现。也正好利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了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机,倾听、理解家长的育儿困惑,给以合适的建议,解决家长陪伴孩子的某方面的具体问题;结合群里家长的打卡反馈,主动与家长进行线上交流,改善家长的一些育儿理念,提供资源与方法,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
5、网上教研,团队互促共进。作为级组的老师,我们通过线上教研,围绕“疫情期间如何做好线上导学”、“与幼儿的线上互动”、“关于疫情防控课程开展”等内容,研讨疫情期间班级群中推送的内容、方式,与幼儿线上交流的话题、方式、时长,新学期第一周课程如何开展等。作为教研组长,我们通过线上教研制定了本学期的教研方向与具体计划,学习了相关的文章,读书交流分享等。在疫情期间,网络教研成了常态,也成了教研组长的难题,王静老师的一篇文章《疫情期间,网络教研(云陪伴)我们这样做》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期间也通过各大公众号、线上优秀资源进行学习,也是一个特殊的经历与技能的获得。(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