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盛小青>>活动简报>>文章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常州市新北区“名师成长营”暑期集中培训第二天
发布时间:2020-07-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盛小青

   2020年7月24日,常州市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暑期集中培训进入第二天的议程。上午,来自新北区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12位成长营领衔人进行了成长营项目研修交流展示。此次活动交流的学科涵盖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综合实践和道德法治6大学科,领衔人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了研究共同体,实现了思维碰撞。

IMG_20200724_102115.jpg

盛小青老师今天的交流主题是《依托项目建设,助力专业成长》,他围绕着成长营项目《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实践研究》从项目建设的目标及预期成果、培训活动及反思与展望及规划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交流。他回顾总结了成长营项目从2020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全体成员共建、共享的心得与成果。

IMG_20200724_102546.jpg

下午一点,精彩继续,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钢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的专题讲座。他提倡真实的“现场性”的儿童研究,强调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他希望全体教师能以孩子的眼睛打量世界,去体验那细节的财富,那些本来已经变得平淡无奇和被忘却了很久的东西才是简单而不可思议的幸福。

IMG_20200724_143302.jpg

成长营的全体小伙伴在学习其他成长营优秀特质的同时汲取教育大师的营养,不断打磨,自我砥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我们成长营的全体成员在盛小青老师的带领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mmexport1595557893409.jpg

今天的培训让每一位老师收获了成长与感悟,大家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新北区飞龙中学盛小青:

今天上午聆听了12位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领衔人的项目汇报分享,从项目规划到实施,从前期调查到文献研究,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从美丽憧憬到可圈可点,每位领衔人在项目建设中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长营的精彩汇报让我深受鼓舞和鞭策,既看到自己的不足,更看到项目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心无旁骛,潜心钻研,才能真正把项目建设成标杆和榜样。
   下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彭钢研究员以《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为主题与在场的青年教师分享了有关儿童教育的精彩的讲座。讲座引经据典,结合大量的生活实例讲述了研究儿童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全球共育时代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必要性。彭教授告诫我们,只有提倡真实的“现场性”儿童研究,创造儿童需要的健康心境,尊重、理解并欣赏儿童,才能发现精彩纷呈的儿童世界,最终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

新北实验中学季红:

今天不论是上午的成长营项目介绍,还是下午彭教授的精彩讲座都是干货满满。特别是下午的讲座,促使我重新思考对儿童相关问题的认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很多疑惑都找到了答案。例如儿童是需要尊重的,如果在不受尊重的环境下成长,那么教育就直接在培养无法无天的人了。还有就是在现实教育中,我们自认为很尊重儿童了,其实是习惯性地把成人的价值选择强加给我们所认为的学生,给学生贴上他们自身不愿认可的标签。因而我们要多观察儿童,对儿童的认识要从抽象走向现实,从单一走向丰富多彩。不简单地把儿童归为“天使”,要站在真实儿童的坚实基础上追求教育理想的实现,逐渐放大和增强儿童“天使”的成分,消减和较低儿童“魔鬼”的成份。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周叶:

今天上午观摩了各成长营领衔人对各自项目的研究介绍。尽管学段、学科不尽相同,却各有各的风采。不仅感受的出每一个成长营所有成员背后付出的努力与钻研,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从这些成长营的汇报中我看到了是同样的一种精神: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精神。这也启迪着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应多思考、多坚持。

下午更是有幸聆听了彭钢所长关于“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的报告,身为准一年级家长的我受益良多。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儿童的教育首先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给热爱学生,给孩子多一些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我们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只有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关爱他们,孩子也会敬重老师,愿意听我们的课,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真正找准人生的方向。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钱程:

今天聆听了各成长营的项目展示和彭刚所长的讲座,受益良多。十多个成长营虽然学科各有不同,但都展示了各自的特色项目,像数学魔术、英语阅读、物理实验、数学深度学习等等,都是有可操作性,以学生为本的,相信三年后,所有的成长营定会硕果累累。彭刚所长的讲座虽然PPT以文字为主,但他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们身临其境。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往往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儿童为中心,也就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彭刚所长的一些观点虽然与现行的一些教育制度会有分歧,但仔细想来确实是有道理的,彭所长是一个真正在做教育的人。今后,还要多去读一读彭所长的文章,向他多学习学习,让我们的教育事业真的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常州市龙城小学贺妍颖

通过连续两天的知识与精神洗礼,收获颇丰。从教学走向教育,从学科走向科学,从微观走向宏观,从传统走向现代,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更加明确了教师不能在许诺未来、知识和能力教育的借口下,以牺牲现实为代价,伤害儿童的自尊、兴趣和天性。儿童需要安全的心境,儿童需要得到尊重,儿童更需要健康。

滨江中学李莉:

成长营开班的第二天,上午12位领衔人分别从项目规划,开展形式,已取得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做了介绍,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自身具备的亲和力,我们中学老师难以超越,但小学数学魔术课程却以趣味性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让所有人都感叹数学的奇妙,而中学物理实验课程,设想大胆,让七年级学生接触物理实验,但效果却特别好,那么我在思考,这些是不是都可以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呢?

下午彭教授的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彭教授的眼中,孩子都是可爱的,应鼓励孩子顺其自然发展,而不是按照大人的想法左右孩子的行为,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尊重他的秘密,保护他的安全,关注孩子的健康。彭教授从自身出发,讲了很多与他自己有关的例子,而这些也有可能是我们需要面对并需要处理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期待自己成长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邓兵:

今天是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暑期集中培训活动的第二天,培训强度很大,容量也更大了。12位成长营领衔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幼儿园徐英老师的《织造游戏与教学的互联网》,到小学数学李志军老师的《小学数学魔术的开发与实施》,再到中学数学盛小青老师的《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实践研究》。力求从文学,游戏,数学,魔术,场馆,实验……等跨学科,跨学段的多种精彩联袂。让思维得到碰撞,让课题,课例有了活力和源泉。是场视觉和听觉、思维的盛宴。

下午由来自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彭刚教授做了儿童的综合论述,彭老是国内对于儿童领域研究的高级别学者。通过国外经典影片的回味分析,结合自己女儿的成长历程为我们铺开了儿童的神秘角落的唯美画卷。

滨江中学洪瑶:

今天是“名教师成长营”集中培训的第二天,上午各领衔人对成长营项目研修进行了交流展示,精彩纷呈,在最后周校长的点评中,我也意识到,最为教师应具备大格局,在听取其他学科或者学段名师成长营项目汇报时,我们要学会质疑、反思和迁移,不是旁观者,事不关己,而是可以从中借鉴总结,思考是否可以运用到本学科专业上;要把目光放远一点,站得高、看得远。

下午彭钢教授的“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更是得到在场所有人员的一致好评,彭教授的第一句话:”现在我们很多关于儿童的研究,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儿童“,瞬间吸引了我。彭教授从“研究儿童与儿童文化的意义”“以儿童的真实需要为基础”“建构现实而理性的儿童文化”“形成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自觉”几方面,讨论对当今儿童的思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安全感,而不是一种压迫感,或者被迫焦虑;教育的核心是尊重,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给予儿童足够的尊重;那么衡量教师的标准就自然不是头衔、职称这类东西,而始终是能否获得儿童的喜欢和热爱、敬仰和崇拜。

新北区实验中学朱晓玲: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今天上午从幼儿组到小学组到中学组,12位成长营领衔人精心准备,制作精美的PPt,进行了各营的项目研修汇报展示,可谓精彩纷呈。跨学科,跨学段,不同的视角,创新的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丰富开阔了我的视野,收获颇多,深受启发,为我今后的教育研究明确了方向。

下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彭钢老师给我们作了关于“儿童研究”这一主题的报告。彭老师的发言内涵深刻、饱蘸激情、紧接地气,他从“研究儿童与儿童文化的意义”“以儿童的真实需要为研究基础”“建构自觉而理性的儿童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展开阐释,既有深度的理论支撑,也有朴实鲜活的案例辅以剖析,引发老师们对于“儿童文化”“儿童研究”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彭老师指出,教育者应该从“想象”的儿童中走出来,回归到“真实、具体、丰富”的儿童世界中来。只有真正理解儿童,教师才能站到教育的原点上;只有不断研究儿童,教师才有可能找到打开儿童内外部世界、开启儿童智慧培育的密匙。研究儿童,我们一直在路上!

新北区薛家中学陆小莉:

一上午各个成长营的精彩汇报,让我沉浸在各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魅力之中,感觉到学无止境。勤奋的人总会有所收获,而我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不负成长营和教师发展中心对我们的培养。下午彭钢教授的讲座,使我对儿童有了新的概念,对儿童的心理以及教育有的新的认识,犹如醍醐灌顶,打开了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彭钢教授针砭时弊,形象又生动地借助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切身体会过的精彩事例,阐述了他对儿童教育的见解,接地气,又有操作性,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去反思。

孟河中学莫桑:

今天上午是每个成长营的领衔人对自己项目的介绍,无论是哪个学科还是哪个学段的成长营,我都能从中借鉴到一些思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学数学的数学魔术,假如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我也更喜欢课堂上能有一个数学魔术,那可想而知,这个数学魔术将会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这个项目的的研究和形成也将大大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转型。那转变到初中数学,我们能否设置一些适合初中生的数学魔术呢?只有从课堂上能把孩子吸引住才能真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而下午彭教授关于儿童的研究讲座,也是让我们在他幽默风趣的讲话中获取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他在讲座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好的教育是基于尊重,在尊重中、为了尊重的教育。在儿童面前不是用威严恐吓住他们,让他们听话就是成功。相反,对于儿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只有这种平等的教育才能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

新北区飞龙中学齐立华:

上午聆听了12位领衔人项目研究介绍,虽然学科有所差异,但研究的切入点与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是可以跨越学科相互借鉴的,比如幼儿园基于观察、优化幼儿活动材料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借助于“观察”,利用到学生的学习中,优化学生的学生过程与学习方法;小学数学魔术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可以借助魔术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午听了彭所长《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尊重儿童生长规律,让教育真正进入“儿童中心”时代,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儿童最需要保护、有效增强学校设施的安全性能、尊重儿童、关注儿童健康,彭所长在介绍理论的同时结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人回味无穷,收获颇丰。

新北区飞龙中学霍达:

今天上午聆听了12位领衔人项目的研究介绍。虽然跨学段,跨学科,但正因如此,让我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研究的方向有了启迪。小学数学魔术的开发,游戏教学等项目让我感受到了做项目研究也可以如此有趣。

下午彭刚所长的报告“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提出了当今儿童研究的几点思考,让我感同身受。著名儿童研究专家艾莉森在园丁与木匠一书中提出,我们要做一个花园里的园丁,而不是一个木匠。区别在于园丁只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很美好的可以施肥浇水,有阳光的安全美妙的环境,但是花草树长成什么样子全靠它们自己,它们自己要不断吸收养分才行。而木匠是不管给了你一块什么材料,你要把它做成一样的杯子、桌子。我们教师是一个和儿童打交道最多的职业,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尊重孩子,增强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更要保护童真、童趣,这是难能可贵的。

薛家中学张宇蕾:

今天的成长营活动依旧是收货满满。早上各成长营的项目介绍,各学科,各学段研究的主题都有所差异各有特色,但是感觉作为局外人的我有部分时间心不在焉,看看热闹,走马观花,转眼即为云烟。周校长在点评时提及此现象真是倍感心虚。后来再细细想来,确实虽然学科不同,学段不同,但有很多思想和研究方向都是值得我与自己的专业所结合,去探索的,小学的数学魔术也可以运用在初中数学中,英语的阅读在数学中也颇为重要,等等。看似无关实则联系密切。
  下午彭教授“从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的讲座,在理论中穿插了丰富多彩的实例与个案,将中国的学生与其它国家的学生进行了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教育体制下截然不同的各国学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儿童研究的重要性。彭教授的讲座中提及的《放牛班的春天》是我大学时代第一部观看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片,这几年也反复看了多次,每一次看完的感受都略有不同,但一种感受愈发清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表现出来的形态不尽相同,作为老师,不应该带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应给予所有的学生一样的平等与尊重,结果可能会更加美好。

新北区罗溪中学王观涛:

三天的短暂培训时光一眨眼就过了一大半,第二天上午是各个成长营进行项目成果汇报,由幼儿园,初中,高中的领衔人发言。刚开始认为幼儿园,高中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数学学科,政治,英语等学科与我何干。但到了最后周院长点评时,我汗颜了,发现学科本质上是想通的,我们应该跳出本学科来看,学科之前可以互相迁移,教育也存在跨界的。

下午是彭所长围绕儿童开展的讲座,3小时阐述了5个方面的内容,还提到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三类儿童的典型特征及马修老师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儿童,分析儿童,充分尊重儿童。

吕墅中学曹燕:

上午听了12位领衔人的项目研究介绍,对于魔术教学的项目印象深刻。儿童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的内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中,知识原理的传授如果能以这样的方式,儿童获得的知识经验会更多。

下午彭教授的讲座,从理论到事例,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彭教授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亲身经历体验过的,所发现的问题,出现的困境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所以解决的办法更是感到认同。每一个阶段,儿童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一些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是要及时有效。

新北实验中学陈洁:

开班第二天,我领略了新北区名师成长营的12位领衔人,对自己成长营项目进行研修交流显示。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全覆盖。虽然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但是大家在学习中成长,在研究中成长的志趣是一样的。

   在幼儿领衔人徐英老师的介绍下,我知道了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和有机融合,对课程游戏化的再理解。在小学语文领衔人曹燕老师的介绍下,我知道了如何立足项目研究,实现同生共长。我们要先定主题,明任务;建章程,定规则;克时艰,展优势;抓项目,破单元….,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在领衔人钱丽娟老师分享的三zhi中,看到了以志会友,以制护航,以智绽放的独特魅力。领衔人李志军老师,有趣的数学魔术的开发与实施,最大限度的显示了数学课堂的魅力,以及学生趣味性的提升。领衔人盛小青老师对于深度学习视角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实践研究进行了解读,让我们明白了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领衔人们的精彩演讲,让下面的营员们也互相借鉴学习,活力满满。相信有了美好的发展愿景,大家会一起幸福的走在研修之路,成长之路上。

   下午,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彭钢非常生动有趣的讲了“想象的儿童回归真实的儿童”,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秘密是如何让孩子们明白和意识到自己逐渐拥有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这种认识反过来又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感、责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际交往间的亲密性。我明白了如何去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秘密,而不是去利用和滥用。只有得到充分尊重的儿童才能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让我们大家都成为一个懂孩子,爱孩子的心中有爱的老师。

新北实验中学史琦:

今天听了各位领衔人的报告后,很受启发,有三点思考和建议:一是我们这个成长营的组合如此多样,是否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横向广度上,确定合适的教学实验或者活动,来真正实施深度教学;二是成长营的时间是三年,是否可以像彭所讲的那样,从纵向维度来做一次“漫长”的尝试,开A,B试点班,实施传统教学和深度教学,利用前测和后测来追踪反映实验效果;三是根据本营的特点,实施跨学科、跨教学阶段的深度教学的融合。这是个人在上午听完报告后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下午省教科院彭所的报告,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不管是为人师,还是为人父母,他的“儿童”中心论都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学习的。对于儿童的界定,虽然有科学的年龄的界定:18周岁以内,但是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长大的“成人”,从广义上讲,仍是“儿童”,是身体为成人的“儿童”,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其实很可怕,因为这样的“儿童”或作为教师、或作为父母的角色将去引导下一代的真正的“儿童”。唯有为当下的儿童营造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真正遵循孩子成长的身心规律,才能真正助他们成人。

有人说,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美好的童年则需要用一生去治愈。我们相聚在成长营,所为何来?治愈自己,并竭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和治愈在困境中的那些儿童。

 

 

                 文字整理/贺妍颖  图片/贺妍颖  审核/盛小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