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妙绝伦引桃李争芳,文从字顺献春华秋实。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开展了课题“部编教材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策略研究”的研讨活动,新北区语文教师相聚新桥初级中学,探讨统编语文文言文教学,共享语文盛宴。
篇章一 |立足课堂展风采
两位老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魏村中学李佳佳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的《周亚夫军细柳》,整节课形式新颖,以发朋友圈“吾自劳军”导入,层层设疑,并用五读串通课堂,通文意、明背景、知人物、悟写法、抒感悟层层递进,品出周亚夫乃真将军。李老师带领学生仔细品味了“揖”和“拜”两字的区别,由图片讲解到学生表演,课堂异彩纷呈。
圩塘中学王小妹老师执教的是《诫子书》,整节课自然亲切,娓娓道来,以读通文章、读懂文意、读出情味、读出深意为主要讲解内容,从课内带课外,让孩子们咀嚼到了语言文字的味道,品味诸葛亮劝诫的真正意味。王老师让孩子们当堂消化“静”内涵,不仅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更向孩子们传授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寓教于乐,意义深远。
篇章二 | 微型讲座获启发
新桥中学陈亚老师进行了以在朗读中趣解文言文为主题的微讲座。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当下文言文教学“读风”颇盛,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学生读的要求笼统含糊,缺少读的方法指导,如“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再读一遍”,这样的要求不能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有感情地朗读,为何要读,一遍又一遍的读有何不同,这样的朗读就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陈老师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一课为例,来说明文言文阅读教学,四轮朗读,拾级而上,从而“得他滋味”。陈老师从预习布置学生读准读熟,得文本解读之基;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出节奏,得语言形式之美;选择“支点”引导学生见微知著,得谆谆教诲之情;变化结构带领学生虚心涵泳,得文本之理四个环节入手,将在场老师当成学生,充分讲解,获得阵阵掌声。
文言文朗读要从语言入手,从言内到言外,品味那些言外的滋味,哪怕是一些“貌不惊人”的词语,也要把它置于整体关系中,摆在语境关系中加以揣摩,感受语词的内涵,从而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
篇章三 | 研讨交流得箴言
赵国琴老师点评两节课充满文味和趣味,两位老师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并对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一些见解。《诫子书》一文建议一读,读出体味(骈文之味);再读,读出文味(君子之味);三读,读出情味,文化之味(书之香味)。《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要重文字之味、文句之味(将军真味)、文体之味(史记之味)。赵老师建议所有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抓住“五文”:文字、文体、文章、文学、文化,注重横竖之间形式美,字里行间教诲美,唇齿之间回咏美。
十月金秋,学习不息。学习,让老师们相互成长;交流,使大家共同进步,让一群爱好语文的人在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每位教师通过实践、倾听、交流、反思的途径,都收获满满,更祝愿每一位教师为自己的梦想而行走,脚踏实地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撰稿:熊莹
排版:潘胜男
摄影:朱栋梁
审核:徐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