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姚建法>>课例研究>>文章内容
王红:自主建构,内化知识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建法

自主建构,内化知识意义

128日下午参加了新桥实验小学举办的《重建儿童课堂生活,构建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教育》的展示活动,新桥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代表罗雯娟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贲特执教的《鸡兔同笼问题》和潘小福院长的讲座都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收获,受益匪浅。

潘小福院长的讲座中有一点让我有深刻体验:让每个孩子通过知识的自主建构,内化知识的意义。结合贲特的课堂,深刻觉得贲特课堂上的学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提升,每一位学生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更加钦佩于贲特的细心观察,理性分析。的确我们经常会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学生,认为他们的想法不成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准确,其实是我们成人不了解学生,没有明白他真正的想法。贲特的一节课完全借助学生的资源,在和学生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内化“假设”策略。其次贲特善于总结学生的想法,把学生想法的重点通过更清晰的方式(比如图像、符号)表示出来,借助多样的表征方式总结学生的想法,也让其他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该生的想法,从而进行补充完善。

罗雯娟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也重在让学生自主建构,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在举例验证这一环节,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验证乘法分配律,通过计算从结果比较,情境理解,画图理解,意义分析多元展示了自己的想法,让每一位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老师课件中的从圆形图到含有具体数值的长方形图最后到用字母表示的长方形图,从开始的具象的圆形个数,通过图像表征直观初步感受两种不同计算方法都可以计算出圆形的个数,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再到长方形,抽象成学过的图形,借助图形表征,通过面积的计算进一步理解,最后把长方形的长和宽用字母表示,让学生自然归纳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用符号表征乘法分配律。从具象到形象,从形象到抽象,环环紧扣,让每一位学生在内心建构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一场观摩一次思考,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要重直观,重体验、重探究、重建构,在一次次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