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让学生求知的愿望变成一种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知识是在课堂互动中不断清晰,不断内化。课堂互动,不仅仅是师生、生生间的言语互动,更是各自想法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罗雯娟老师《乘法分配律》这节课中,在举例验证时,学生有直接写出算式并用计算的方法验证的,也有放在实际问题中用数量关系来验证,还有学生通过画图,根据乘法意义和计算来验证。不同的表征方式,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想法。通过互动,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种或几种验证方法。在举例验证之后,罗老师将原来的圆片图变成两个长方形,通过图像表征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验证出乘法分配律。再如,贲老师的《鸡兔同笼》中,当学生不能通过言语表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贲老师提示学生通过图像表征来表达,学生通过画图,不仅看懂了算式,更是将过程理解得很透彻。这两节课通过图像表征、言语表征等多种表征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构建,再不断将知识内化。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想法有很多种,如果教师耐心倾听,便会发现每一种想法都是合理的。比如,在贲老师的《鸡兔同笼》这节课中,贲老师先请一位不太会的同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刚开始,学生不太敢说,因为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贲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让他们站在舞台中央,你会发现,学生的想法是合理的,只是不够清晰,老师通过不断引导使得过程不断清晰,表达更加简洁。
因此,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要给学生自主多元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