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教材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学习记录
发布时间:2020-12-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理论学习或文献研究摘记1

资料

来源

题目

《听徐杰老师评课》

作者


  书名

《听徐杰老师评课》

版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报刊号


期次


 

 

怎样观课,是一门艺术。我们要通过“三看”来磨练自己,来提高我们的观课深度。
      一看教学内容确定,就是看他“教什么”。
      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这段话对执教者和观课者,是同样重要的。
      这样看来,《愚公移山的课堂上,对思公精神的主题挖据仅仅止于“不怕困难”,就是教“浅”了;《老王》的课堂上,将教学的重心落在批判文革对人性的扭曲,就是教“偏”了;《项链》的课堂上,将人物赏析的活动定位在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上,就是教“反”了;《幽径悲剧》的课堂上,和初中学生大谈特谈季羡林的宗教情怀,就是教“深”了观课,首先看“教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不仅是判断力,更是判断力背后的东西:观课者对文本教学价值的认知能力。
      二看课堂整体布局,就是看他如何摆布教学板块。
  上课犹如作文,需要讲究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布局”,就是看问题的设置是否有梯度;是否能层层深入到文本深处;各个活动板块的详略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流程是否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课堂的整体布局,不仅体现了执教者教学预设的能力,也是执教者综合实力的展示。
  在观课时,我们要学着提炼课堂布局,用简笔勾勒出教学活动的线条。这样做,就是“大处着眼”,就是看一堂课的“骨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