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活动简报>>文章内容
读愚公移山之艰 品经典文言之趣
记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第二十一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今年的冬日异常寒冷,尤其是今日,呵气成雾,滴水成冰。呼出的热气在阳光下宣泄着,一缕缕的地萦绕在人们的眉宇间。人们不得不缩着脖子搓着手,企图保留一丁点热气。但如此冷的天,也按捺不住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营员们学习的热情。

于是乎,2021年元月7日在零下8度情况下,营员们又热情的聚集在一起,开展第21次活动。今天的活动,第一个环节由潘胜男、熊莹两位老师解读文言经典《愚公移山》

愚公这位可爱的老人家

潘老师的课堂,首先以“山”字的字形演变导入,说文解字,文言之味油然而生。随后,潘老师别出心裁将课文分为两个板块:世人眼中之难、愚公眼中之易。从这两个板块入手,在疏通文意,关注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分析愚公移山之艰难,以及愚公的应对措施。同时品读文章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物形象:不愚的愚公、不智的智叟。最后,结合时事,关注民生,资料链接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新时代愚公精神,点明文章主旨,提升课堂高度。

2.jpg

熊老师的课堂开门见山,从题目入手,首先通过扩充题目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并且直接屏显重点,让学生有方向地对文章形成全面的认知,为课堂教学、课文分析奠定基础。其次,从三个方面展开课堂:初识愚公之“愚”、再探愚公“不愚”、深究愚公“不愚”。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始终紧扣“愚公”的人物形象,探究其精神根本。于是,同学们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认识了一个:有目标、有毅力、有计划、有支持、有威望、有情怀的愚公。最后,从古代的愚公精神出发,追溯中华民族历史变迁中的愚公精神,灿烂威严的华夏民族正因为代代相传的愚公精神才得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璀璨辉煌。在熊老师的激情宣讲之下,群情激奋,课堂达到高潮。

两位老师的课堂,立足文言根本、品读文言趣味、挖掘文章深度、传承文化精神。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古文与时事,碰撞出非凡的火花;朗读与聆听、经典与新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听两位老师的课,忽而身临其境于移山之难,忽而慷慨激昂于民族之强,最后都叹为观止于文言之趣。

微信图片_20210112102539.jpg

趣味横生来评课

第二个环节领衔人徐老师组织各位营员伙伴们评课。营员们围绕字趣、文趣、理趣、智趣进行了有效的评课。裴婉扬老师提到潘老师的课堂最值得学习的就是:老师的引导成就学生的反映,师生配合成就课堂氛围,同时潘老师还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进行课堂朗读指导,读出文之味,读出人之神。王小妹老师则认为熊老师的课堂:课堂操作方向明确,对学生的引导由浅入深,学生评价灵活机动,课堂语言富有语文味。各位老师都对潘老师和熊老师的课赞不绝口。

徐老师对这2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说,她看到了课堂背后2位老师的执着努力,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共生共长,听到了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她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简单的要上的生动有趣,难的要上的通俗易懂。但不管哪一种课型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的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堂就要让他们展现自己,教师就要组织好课堂,做好引导者;同时要有把握整个课堂的能力,能灵活自如的应对课堂生成的各种问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不断的学习、反思、改变,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成智慧的课堂,学生的乐园。


少一点说教 多一点审美

第三个环节,由柯春燕老师为全体营员开展以《愚公移山》为解读范本的讲座《少一点说教 多一点审美》。柯老师首先追溯本源,从《列子·汤问》入手,解析“齐物论”“地气说”,分析愚公移山之核心是:通其道、首其道。其次,柯老师点明,语文是语言文字之学,是教学生读书、识字、作文。以《愚公移山》为例,可以从神话的本质以及寓言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实施审美教育。最后,柯老师用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激励大家:“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希望大家能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审美,成为有语文味的美育者。

微信图片_20210112102603.jpg

虽是滴水成冰的天气,但明媚的阳光、热情的课堂、灵动的评课、严谨的讲座、笑容和煦的营员们,都让这个零下的冬日,有了昂扬的生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