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学毕业,同学聚会恒记饭店的一瞥,让我爱上了这个粉粉嫩嫩的幼儿园。上网一查,这个叫银河的幼儿园是新北区最好的幼儿园。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的我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要进就进最好的幼儿园。于是,我来到了银河。走进银河幼儿园,结识了吴园长,开始了我的幼教职业生涯。回顾这十年,是我和银河一起成长的十年,是受吴园长思想浸润的十年,是呵护胚芽理念生根发芽的十年。如今,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银河幼儿园已然成为一所有相当知名度的幼儿园,吴园长更是幼儿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这十年,我也成长的很快,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银河的土壤滋养了我。我很庆幸,选择了一所气味相投的学校,一所有前瞻理念的学校,一所有共同教育情怀和梦想的学校。让我在进入职场之处,就站在了较高的起点。在之后的十年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回顾成长的历程,我想把成长的力量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于内:个性使然带来的使命感
人都是非常复杂的动物,一方面说着自己佛系,一方面面对挑战却有不服输的劲头。把事情做好,至少做到自己觉得满意的程度,是对自己的要求。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向上的态度;这也是一份初心,一份单纯的初心。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老师是需要平台的。回顾我的成长经历,银河给了我很多这样的平台和鼓励。09年实习那会,就承担起市级、区级活动的课件制作工作,我感受到的是信任;新教师那会,让我承担新教师学习共同体组长,我感受到是责任;而后12年,加入吴园长解读童心工作室,三年的磨砺,我积淀了理论和方法;15年,竞聘成为了课程资源主管,一个创新的岗位,银河给我时间和方向,让我自由探索。我很庆幸,工作最初就选择了银河这份土壤,尊重我、认可我、培养我、又不束缚我,让我在幼教的领域自由的探索和创造。在机会面前,内心向上的需要,把事情做好的原动力,对集体的使命感,是我这些持续不断成长的动力来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长的时间,身在其中,都不曾思考过自己这些年到底获得了什么。当我有机会去教育局跟岗,再回到银河的时候,我试着像旁观者一样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发现,那些年我们写的每一篇观察记录,组织的每一次教研,磨砺的每一节公开活动都没有白费,这些努力积淀、丰实了我们的教育基底,打下了扎实的地基,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我想感谢那些年努力的自己,成就了现在的自己。虽然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至少我不讨厌自己。不管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个性使然的那份把事情做好的初心,是我们成长的源动力。
二、于外:文化浸润带来的归属感
尤记得那年,我工作第二年,代表幼儿园参加区蓝天杯会课,那是我第一次公开展示活动,整个磨课过程,我感受到一种集体的力量。师父带领着课程团队尽心的指导,一磨二磨三磨四磨,不断地推翻再来,对新教师的我来说,痛苦又被折磨着,但更多是被关注和重视的感觉。记得上课前一天几位领导和我一起准备教具,调制颜料,现场带着我一句一字的模拟上课,丝毫没有所谓的领导的“架子”,弄到深夜十一点,心里真的只有满满的感动。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开放性课堂的理解开始萌芽,对活动组织方式、师幼互动、材料准备等的认识开始清晰,我想正是这样一份宝贵的磨课经历,给了我最初的自信和坚持的勇气,对银河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我最喜欢银河的那句话,驻足,因为美好回忆。如果让我觉得银河最宝贵的是什么,我第一反应就是人,银河的小伙伴们是最大的财富。银河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但我们都爱着这片土地,并为之奉献自己的青春。每次疲惫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大气沉稳的师父,充满活力的晶晶、充满智慧的静静、温暖贤惠的薛老师、精致优雅的小劼,这些小伙伴身上,也会给予我成长的能量。
这种文化还体现在遇到关键事时,银幼人总能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刚刚结束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18周年的庆典,前瞻项目的申报,四有好教师的项目答辩,这样的节点事件在我工作的十年中从未停止,因为银河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也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银河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唤醒了内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于深处,儿童影响带来的力量感
我们都说要像孩子学习。作为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很多时候会觉得是孩子倒逼着我们要不断的成长。有一天,在户外勇攀高峰,我听到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我们一起爬到上面去吧,下面的那个孩子不愿意,上面的孩子就对他说:你说,你为什么不敢往上爬,你给我一个理由。我又想到我自己的孩子,睡前他拿了一本书让我讲,我说明天吧,他回了我一句:你看,你又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了吧?还有一次让我帮他拿一个高处的东西,我看了一眼就说:够不到。说:你都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你够不到。其实这些话都是平时我和他说的。其实这些话语,肯定都是我们平时和孩子说的,不过孩子像镜子一样反射出了我们的样子,督促我们成为更好的老师和家长。同时,我也觉得孩子像一本读不懂的书,面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让人捉摸不透的行为,要逼着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尝试去解读他们行为背后的秘密。比如在我们家宝宝52个月的时候,对蜗牛特别的情有独钟,具体表现为,总能发现台阶上,树叶上隐藏的小蜗牛,喜欢看蜗牛的书,做了很多蜗牛的黏土照片。同时他也总能发现生活中像蜗牛一样有螺旋形的事物,他说蜗牛就是转圈圈的螺旋形。
机缘巧合下我看到了这本书,认识婴幼儿的游戏图示,里面提到了图式的概念,图式就是儿童重复的行为模式,其中有个图式叫旋转。看到这里,我真的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找到了另一本图式的书籍,仔仔细细把旋转的部分研究了一下。发现核核现在就是在旋转图式的敏感期,对可以转动的物品感兴趣。于是我就带着他一起玩了一些和旋转相关的活动,画画表征蜗牛,做做寿司,榨果汁等等。也找了一些和旋转相关的绘本书籍,来拓展他对螺旋的认知。在绘本中我发现原来螺旋蕴含着神秘的能力,生命的意义。平常人们会看见但是又会忽略的事物,在他眼中却又不一样的意义。这个过程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当我在回到班级孩子中去的时候,我比原来更加理解他们了,因为我知道在他们的行为背后,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节律。而我们只有尊重规律,怀着敬畏之心看待孩子,支持孩子,教育才会悄然发生,教育才能让生命更美好。
四、于长度,课改带来的成就感
2010年,我工作第一年,吴园长开始关注解读童心,引领我们走上了观察,作为新生代的我经历了整个课程改革的过程。观察自此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也成为了银河的烙印。具体表现在每个人都认同观察非常重要,每个人每天都在观察,银河每个角落,每个课程,我们都能说出和观察之间的故事。在实践中,我们的观察逐渐走向系统和专业。观察开始有目的,有方法,和最初常用的叙事法相比,积累了多种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模板,事件取样,等级评定等已成常态。在观察的面上能兼顾全体,面向个别。观察开始和孩子的发展之间建立关系。借助分享交流、环境创设等生成课程,让观察能为我们所用,促进孩子成长。
有了观察作为基础,我们的呵护教育也逐渐开始落地生根,支持性课程开始萌芽。从观察走向支持,是一个事物发展必然的过程。在吴园长带领我们课程改革的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户外环境的改造,混龄活动的尝试,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幼儿自主生活服务等,这些行动的背后正是一次次对教育本质和内涵的不断探索,是不断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幼儿园所有的人、环境、时间、空间、课程不断给幼儿的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的过程。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也有过质疑,有过抱怨。但是吴园长前瞻的视角,扎实而精进的行动力,让我们内心由衷的愿意追随她,并坚持了下来。也就是在这样一项项具体的行动举措中,我们的专业得到了飞跃。在这样的课改行动中,我们拓展了职业生涯的长度,让我们能长线发展自己的专业,并在其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银河每个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中炼化为银河气质。教育工作者应该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而师父用专业和坚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这些后生能在教育过程中和孩子共生共长,共同经历生活的有滋有味。下一个十年,“每颗星星都闪光”的银河一定会变的更加强大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