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美好如期而至
——记“新北区盛小青名教师成长营”第18次集中研讨活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种种名言警句,都在不断提醒我们要想走的更高,更远,就必须要沉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
寒假伊始,新北区盛小青名师成长营的领衔人——盛小青老师为了营造浓郁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就给大家精心挑选并购买了适合数学老师阅读,有利于营员专业发展的阅读书目,还为大家列出了购买清单。希望大家能利用闲暇时间多阅读,多思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和学科育人能力,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全体营员利用假期闲暇时光,认真阅读启思,完成了读书笔记。为了交流读书感受,巩固读书效果,我们成长营展开了读书沙龙活动。全体营员在领衔人盛小青老师的引领下,利用周末时光,齐聚qq交流平台,采用线上研讨的方式开展了成长营点的集中研讨活动。
新北区盛小青名师成长营的17位成员在领衔人盛小青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线上读书活动。
万物皆有秩序
——《几何原本》读后感
新北实验中学 史琦
几何,是空间之秩序,是物质之规律,是造化之解析,是宇宙之始基,是逻辑之诗篇,是理性之美感。——题记几何证明的引入,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分水岭,许多同学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也逐渐产生了对数学的恐惧,这不再只是一门计算的课程,而要开始与那些老师口中“大同小异”但学生眼中“大相径庭”的各类几何图形作斗争。学生们把对几何的困惑归结为“没感觉”,甚至开始有了遇到几何题就放弃的思想;一些家长也开始“妖魔化”几何,在孩子还没学几何时就开始不断吓唬他们:“不要以为数学很简单,等以后学了几何就困难了”云云。那究竟几何是否真的如此难学?还有无挽回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的可能?我想回到几何学的本源,从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巨著《几何原本》中去寻找答案。欧几里得,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与数学有关的各个角落,我也曾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勾股定理”的证明时,使用过“欧几里得证法”;这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生平已经失传,仅存的著作便是这部《几何原本》,但仅凭这部著作便足以让他被冠以“几何之父”的头衔。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以算术、代数为主,重视应用,如《九章算术》提出的谷物粮食按比例分配的算法、如何解决合理摊派赋税等问题。而古希腊的数学体系脱胎于哲学,对计算类问题涉及不深,旨在寻找宇宙的基本构成和数量关系。也许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在面对浩瀚的星空时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所以想藉由建立起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确定体系来获得些许自信。于是通过自明的简单公理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诞生了,逻辑的三段论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并被欧几里得应用于实际知识体系构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几何证明的推理演绎法的起源。书中提出了五条公设和五条公理,这些都是无需证明的显在事实,如“凡直角都相等”、“整体大于部分”……这些都不需要什么数学基础,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很明了。就是靠着这些简单的基础原理,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在本书中论证了465个命题。我在此不愿过多赘述这些论证的过程,因为这并不是一本数学教本,我更愿把它作为一本建立秩序的书。万物都要依托空间而存在,《几何原本》是一部建立空间秩序最久远的方案之书,也意味着为万物的秩序建立树立了标榜。几何中的空间秩序是客观存在的,欧几里得不满足于发现这些秩序,更试图去证明这些秩序的正确性。我们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常被告知要遵守某些秩序,但在不明就里时我们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些秩序的由来或原因后,往往会更愿意遵守。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国家习惯靠左行,有些国家习惯靠右行,仅仅以“因为大家都这样所以你也要这样”来解释实在太牵强,一些人尤其是孩子就不容易接受。如果告诉了他们英国人靠右行因为骑士骑马习惯左脚先上马镫,所以要靠路左上马;而法国本来也是这个习惯,后来拿破仑大革命后,为了彻底打破贵族习俗,开创了靠右行的习惯并沿用至今,那么知道这些后,有理可循,自然更容易接受这些秩序。所以有理有据的秩序才更容易被人接受,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欧几里得表述在了《几何原本》中。再联系到我们几何的教学,一些学生记不住定理或者不会用定理,也许也是因为在学习定理的初始阶段,没有向他们阐述清楚定理证明的过程,对定理的证明理解得越透彻,也就会越理解在怎样的情况下更适合运用哪些定理。先学会证明定理,再学会应用它,这就是学习几何的秩序。每个人都有求知欲、都有探索客观世界的意愿、都有对美的向往,因此不应该有人万物皆有秩序——《几何原本》读后感几何,是空间之秩序,是物质之规律,是造化之解析,是宇宙之始基,是逻辑之诗篇,是理性之美感。——题记几何证明的引入,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分水岭,许多同学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也逐渐产生了对数学的恐惧,这不再只是一门计算的课程,而要开始与那些老师口中“大同小异”但学生眼中“大相径庭”的各类几何图形作斗争。学生们把对几何的困惑归结为“没感觉”,甚至开始有了遇到几何题就放弃的思想;一些家长也开始“妖魔化”几何,在孩子还没学几何时就开始不断吓唬他们:“不要以为数学很简单,等以后学了几何就困难了”云云。那究竟几何是否真的如此难学?还有无挽回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的可能?我想回到几何学的本源,从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巨著《几何原本》中去寻找答案。欧几里得,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与数学有关的各个角落,我也曾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勾股定理”的证明时,使用过“欧几里得证法”;这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生平已经失传,仅存的著作便是这部《几何原本》,但仅凭这部著作便足以让他被冠以“几何之父”的头衔。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以算术、代数为主,重视应用,如《九章算术》提出的谷物粮食按比例分配的算法、如何解决合理摊派赋税等问题。而古希腊的数学体系脱胎于哲学,对计算类问题涉及不深,旨在寻找宇宙的基本构成和数量关系。也许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在面对浩瀚的星空时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所以想藉由建立起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确定体系来获得些许自信。于是通过自明的简单公理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诞生了,逻辑的三段论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并被欧几里得应用于实际知识体系构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几何证明的推理演绎法的起源。书中提出了五条公设和五条公理,这些都是无需证明的显在事实,如“凡直角都相等”、“整体大于部分”……这些都不需要什么数学基础,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很明了。就是靠着这些简单的基础原理,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在本书中论证了465个命题。我在此不愿过多赘述这些论证的过程,因为这并不是一本数学教本,我更愿把它作为一本建立秩序的书。万物都要依托空间而存在,《几何原本》是一部建立空间秩序最久远的方案之书,也意味着为万物的秩序建立树立了标榜。几何中的空间秩序是客观存在的,欧几里得不满足于发现这些秩序,更试图去证明这些秩序的正确性。我们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常被告知要遵守某些秩序,但在不明就里时我们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些秩序的由来或原因后,往往会更愿意遵守。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国家习惯靠左行,有些国家习惯靠右行,仅仅以“因为大家都这样所以你也要这样”来解释实在太牵强,一些人尤其是孩子就不容易接受。如果告诉了他们英国人靠右行因为骑士骑马习惯左脚先上马镫,所以要靠路左上马;而法国本来也是这个习惯,后来拿破仑大革命后,为了彻底打破贵族习俗,开创了靠右行的习惯并沿用至今,那么知道这些后,有理可循,自然更容易接受这些秩序。所以有理有据的秩序才更容易被人接受,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欧几里得表述在了《几何原本》中。再联系到我们几何的教学,一些学生记不住定理或者不会用定理,也许也是因为在学习定理的初始阶段,没有向他们阐述清楚定理证明的过程,对定理的证明理解得越透彻,也就会越理解在怎样的情况下更适合运用哪些定理。先学会证明定理,再学会应用它,这就是学习几何的秩序。每个人都有求知欲、都有探索客观世界的意愿、都有对美的向往,因此不应该有人对几何失去兴趣与热情,也不存在对几何“没感觉”,只是有时对几何的理解太浅显,觉得就是认识几个图形、解几道题。通过《几何原本》中由点、线、面、角为万物始基所构筑的空间,我们会发现几何学就是物质世界乃至精神世界的表述方式,她定义了万物的秩序,所以只要你愿意去了解世界,你就会愿意接触几何,就有学习她的动力。同时几何的美不仅仅是图形变幻组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更蕴含逻辑的最美剧本,而重视几何学的人也不会忽视数学在美学上的意义,因此爱美是爱几何的充要条件。如果还要纠结几何是否难学,我只想说,对优雅事物的欣赏,是一件难事吗?总有学生会问,有没有学习几何的捷径?被托勒密王问到相同的问题时,欧几里得回答“几何无王者之道。”另一个常被学生问及的问题就是,学了几何之后有什么用能得到什么?这个问题欧几里得同样有他的解答,他对身边的侍从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学习没有一步登天只有脚踏实地;对真理的追寻与求证不是为了功利的索取,而是在培植素养与情怀,这是几何学的秩序,更是人生的箴言。
读《九章算术》有感
新北实验中学 朱晓玲
《九章算术》是秦汉时代根据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编纂而成的数学教科书。它联系实际,题材多样,由浅入深,在古代既便于课堂教学又适合自学深造。读完全书,我发现其中很多内容与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密切联系。246个数学问题,内容丰富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即使到现在,它在数学教育领域还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一、作为教学题材的价值《九章算术》全书算题在取材上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即使从现在看来,书中很多算题只要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比较好的教学题材。在课堂内外介绍这些算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大有好处。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价值《九章算术》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和中学数学的一部分内容。在这些相关的数学内容中,有些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开发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算法化思想、极限思想、模型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三、人文教育的价值《九章算术》的内容密切结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涉及的具体问题,如田亩测量、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商业经营等,几乎包含了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也可以看作是当时数学发展的一个总结,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和数学文化的进步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几何原本》读后感
飞龙中学 齐立华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相成。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人佩服。从欧几里得发表《几何原本》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尽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欧式几何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有着严密的逻辑演绎方法相结合的特点,在长期的实践中表明,它已成为培养、提高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也相等;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这些命题,在我阅读时一直承受着内心的震撼。大多数现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经泯灭了,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太习以为常了,以致不会对许多平常的事物感兴趣,进而去琢磨它,我们在阅读《几何原本》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当作数学书看,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渗透着哲学,学数学,就是学哲学。我们要建立好奇心,不仅探索新鲜事物,更要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去。
几何原本读后感
新北实验中学 陈洁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这些命题,我在读时,内心一直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年级已经学了几何。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想想看吧,一个思想习以为常,一个思想在思考为什么,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题吗?
人要建立好奇心,不仅探索新奇的`事物,更要探索身边的平常事,这就是我读《几何原本》意外的收获吧!
读《几何原本》有感
罗溪中学 王观涛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于一书。既是数学巨著,也是哲学巨著,并且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我们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一般的数学思想本来是很复杂的,而欧几里得将数学思想渗透到简单的数学模型中去,让数学与生活结合,使读者容易接受。书中还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在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这不就是我们初中几何学的知识吗。欧几里得从特殊三角形开始,给我们呈现一种几何的美感。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真理,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它的影响之深远.使得“欧几里得”与“几何学”几乎成了同义语,集中体现了希腊数学所奠定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九章算术》读后感
薛家中学 张宇蕾
寒假的时间匆匆而过,到手的几本书其实并未看多少,由于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带回家的只有一本《九章算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并未全部读完。书本拿到手,最引人瞩目的是封面上的一句话“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一句话说明了该文献在数学上的地位之重,其实我对这本书的名字并不陌生,课本中的一些阅读材料中会常常数显,也常有习题出自该书或者改编自该书,读完正文之前的几篇序没有发现作者,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这本书并没有具体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那按我的理解这本书是众多古人的结晶,也可以想象这些学者的无私以及伟大。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序中写道:昔在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有效焉。按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足矣。说明其将数学方法归功于古圣先贤的创造,并与《周易》的内容联系了起来。古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足以体现“数”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而该书也长时间作为古代学子的课本之一。
读《九章算术》有感
新北实验中学 季红
《九章算术》在很多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数学的发展水平。其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分数运算,比例问题和“盈不足”算法方面。作为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它在“方田”章中论述了约分、通分、比较不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通分时它运用的是辗转相减法。在“粟米”、“衰分”、“均输”各章中涉及了许多比例问题,这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在代数方面的主要成就主要是一次方程组解法、负数概念的引入及其加减法法则、开平方、开立、一般二次方程解法等。《九章算术》方程共18问,有的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的相当于三元一次方程组,甚至有多达五个未知数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不定方程组。再有,开平方术,开立方术不但可解二项二次方程,二项三次方程,而且也可以解一般的二次数值方程和三次数值方程。它是我国古代解高次数值方程的基础,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一起,构成我国古代代数学的主要内容,《九章算术》对此阐述得十分详尽,足以标示这时期的代数学发展水平和所取得的成就,在我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读《九章算术》有感
河海中学 钱程:
多年来,就想细读我国古代数学优秀巨著《九章算术》,都没有实现。这一次借助工作室这一平台,感谢领衔人盛小青老师给了我们这机会,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这本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于两千年前,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不看不知道,一读心怦跳。《九章算术》不愧为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最早巅峰。在我的认识中,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小学学的分数运算都以为是西方文明的成果,殊不知,中国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给出了分数通分、约分的“术曰”即法则。“九九乘法表”我们以为是舶来品,原来中国早就有了,在《九章算术》中还最早提去了“负数”的概念,使我倍感敬畏。众所周知勾股定理,我以前总以为只是得到了勾3股4弦5的一组勾股数。读了《九章算术》我才明白,不仅得到了勾自乘加股自乘等于弦自乘的定理,还用拼图的几何方法证明了这个公式。我们的教育从来就极少彰显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教育,更要在基础教育中,早早地让我们就知道祖先们对当今优秀文化成果的贡献,使我们崇敬自已的祖先,凝聚民族的精神,树立创新的信心,发挥聪明才智,为民族的复兴发光发热。
读《九章算术》有感
河海中学:周叶
教书十年多,一直在教材教辅中接触到《九章算术》这本著作的名字,却不曾真正去深入了解过这本书。这个寒假终于能有幸拜读,虽然没有全部研究透彻,但大致有了整体的认识。《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标志着我国古典数学时期的辉煌成就,该书完成了古典数学的算法原理研究,着重阐述了应用数学领域的算法分支。在《九章算术》成书的同一时期,欧洲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文化圈正在完成“逻辑数学”和“推理论证”等数学体系的建立,我国的《九章算术》正与其遥相呼应,互补了数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构。在教材中,《九章算术》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也随处可见,比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向学生 讲解了求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又如“正算赤,复算黑”这个《九章算术》中的红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的规定对于数学学习起到了直观的记忆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接受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九章算术》还涉及很多文化外延,比如,成书年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励志故事等,都是学生遨游在数学文化海洋中的一叶扁舟。回想自己的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更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九章算术》里蕴含的古人的智慧,也启发着我们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几何原本》读后感
滨江中学 洪瑶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数学史上被树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它逻辑结构严谨,在当时十分完美,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它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原因主要是它在科学上开创了公理化的先河,同时得益于它严谨、完善的逻辑结构。《几何原本》一书中,用他的欧式公里,论证了400多个命题。我们现在广泛运用的牛顿力学,也只是从最基本的三条定律繁衍而成,实质上也是公理化的体现,由此可见牛顿也深受此书影响。欧几里得将在他之前丰富、杂乱的几何内容,由表及里,去糟取精,认真筛选又分门别类,再按它们内在的逻辑,创造性的完成了一项思维工程,建成了一座坚实和宏伟的几何宫殿——《几何原本》。当然,从现代的观点,《几何原本》在逻辑化的根基上,也有不少弱点,也引发了对“几何基础”的深入探讨,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完备了公理体系,同时弥补了《几何原本》的不足。但纵观《几何原本》的主要贡献,最大的可能是在传播几何知识的同时,训练了人们的逻辑思维。
万物皆有秩序——《几何原本》读后感
吕墅中学 曹燕
每个人都有求知欲、都有探索客观世界的意愿、都有对美的向往,因此不应该有人对几何失去兴趣与热情,也不存在对几何“没感觉”,只是有时对几何的理解太浅显,觉得就是认识几个图形、解几道题。通过《几何原本》中由点、线、面、角为万物始基所构筑的空间,我们会发现几何学就是物质世界乃至精神世界的表述方式,她定义了万物的秩序,所以只要你愿意去了解世界,你就会愿意接触几何,就有学习她的动力。同时几何的美不仅仅是图形变幻组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更蕴含逻辑的最美剧本,而重视几何学的人也不会忽视数学在美学上的意义,因此爱美是爱几何的充要条件。如果还要纠结几何是否难学,我只想说,对优雅事物的欣赏,是一件难事吗?总有学生会问,有没有学习几何的捷径?被托勒密王问到相同的问题时,欧几里得回答:“几何无王者之道。”另一个常被学生问及的问题就是,学了几何之后有什么用能得到什么?这个问题欧几里得同样有他的解答,他对身边的侍从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学习没有一步登天只有脚踏实地;对真理的追寻与求证不是为了功利的索取,而是在培植素养与情怀,这是几何学的秩序,更是人生的箴言。
孟河中学 莫桑:
中国数学史上的伟大著作——《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是十部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周秦至汉代中国数学发展的一部总结性的有代表性的著作。这部伟大的著作对以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像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是非常深刻的。《九章算术》最初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开始编纂的,现在已经难以确考了。据数学史家们研究,这部著作是我国秦汉时期的数学家们历时一、二百年之久的智慧结晶,汇集了当时数学研究的主要成就,至迟在公元一世纪时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定本。在此后一千多年间,《九章算术》一直是我国的数学教科书。它还影响到国外,日本也都曾把它当作教科书。书中不少题目,后来还出现于印度的数学著作中,并且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曾为该书作注。《九章算术》是以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编写的,共收集二百四十六个问题及各个问题的解答,按性质分类,每类为一章,计有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故称《九章算术》。
《相对论》读后感
常州市龙城小学 贺妍颖
数学对于作为体育老师的我来说一直是神秘、高难度的代名词,寒假时光,在工作室的引导下,我阅读了《相对论》。虽不能完全读透,但非常有收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26岁的时候,就在看似行将完工的物理学楼宇之侧,拔地耸立起一座更为宏伟的摩天大厦,他对现实进行了革命性的重新评价,赋予时间和空间全新的意义,这就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从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与牛顿力学的矛盾出发,一个想法始终困扰着他:一个人沿着光线发射的方向以光的速度运动,这个人观察到的这一束光线,是否会是静止的呢?显然结论只有一个,两大理论物理的基石必有一个存在缺陷。事实上,在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之前也有其他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线头”,当其他科学家试图让现有理论去迎合实验结果也未能成功之时,爱因斯坦勇敢地选择了创立新的理论,他把日常经验完全抛到了一边,他摒弃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奠定了狭义相对论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光速恒定”。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这份手稿仅有31页纸的论文,从而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探寻几何原本 开拓教学思路——《几何原本》读后感
飞龙中学 霍达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乃至世界范围内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其编撰的《几何原本》更是对几何学、数学和科学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作为古希腊数学发展的巅峰,《几何原本》当中涵盖了公元前七世纪以来希腊几何积累起来的丰硕成果,欧几里得通过严密的逻辑系统运算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尽管主要作为数学著作为世人所知晓和拜读,《几何原本》当中的精华却绝不只有数学公理和定义,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运用的。几何知识的引入,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分水岭,面对新知,许多同学的成绩出现了下滑,对几何也产生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因此,我再次拜读两千多年前的这本巨著,从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思路,帮助同学们克服几何学习的难关,挽回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初一的教学中,我们就引入关于几何的知识,诸如线段、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等概念和证明方法。《几何原本》中有这样的命题:在三边形中,三条边相等的,叫做等边三角形;只有两条边相等的 ,叫做等腰三角形。但同学们在证明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总是容易这样表述: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而忽略了底角相等是因为两边相等。会这样回答的同学往往都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推导过程不够熟悉,注重结果反而忽略了原因。
《九章算术》读后感
西夏墅中学 邓兵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它上承先秦数学发展的源流,又经过汉代许多学者的删改增补,是先秦数学成就集大成的总结,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并总结了许多数学经验,并记录下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系统总结,《九章算术》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一如今有术,也就是四项比例算法,可用公式表述为所求数=所有数×所求率除所有率,即所求数所求率=所有数所有率,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它如衰分术、反衰术等都是由此推演、发展而来的各种算法。 其二,在几何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这时的几何学主要用于面积、体积计算。其三,在代数方面的主要成就主要是一次方程组解法,负数概念的引入及其加减法法则,开平方,开立方,一般二次方程解法等。当然现在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阅读此书,对于数学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尊重古人的智慧,传播中国的数学史和文化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
《九章算术》读后感
滨江中学 李莉
《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乃至东方的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数学专著,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是先秦数学成就集大成的总结,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完成。第一次接触《九章算术》这本书,就被书中“盈不足”“方程”“勾股”这几章内容深深吸引了,这些都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问题,也是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且易出错的问题。其中“盈不足”问题主要讲盈亏问题的一种双假设算法,可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解法,这种解法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方程”这一章中,首先出现了负数的概念,并提出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扩展了数系。在“勾股”这一章中,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对世界影响至深。《九章算术》内容异常丰富,题材很广泛,是东方数学之源,也是我国历年来各种考试的重要题库,对我国数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数学的发展。作为数学老师,读完此书后,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一些数学题的出处,处理方法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会思考,能发展的中学生,而不是机械地做题。
读《九章算术》有感
薛家中学 陆小莉
一直热爱着历史的我,对《九章算术》有一种莫名的敬畏,这个寒假总算是揭开了一部分面纱。原本以为是一本相当深奥,完全读不懂的书。结果,这本书却让我放下了心。经过邹涌先生的译解,这本饱含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书的魅力,慢慢地让我沉迷了进去。全书分为9章,共收有246个问题,每题都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算术、代数、几何等诸多领域,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数学观和生活观。《新课标》要求数学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情境,而《九章算术》这本书完完全全是立足于生活实际,启发着我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而作为一名教师,也让我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把如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策略教给学生,是从古至今一直沿袭了下来的,而不是因为课改而出现的。学科的融合也让《九章算术》在作为一本数学专著的基础上,也作为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书而存在。一些现代的问题,在这本书上都有体现,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发现了《九章算术》中有类似的问题,也就可以把原文介绍给学生,全方位培养学生。读《九章算术》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做好了规划,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期待,所有营员都能借助成长营的这个高端发展的平台,在专业发展上走得更快,更高,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