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上课者 陈林浩
学习目标:1、结合标题、主体、画注,探究漫画主题。
2、综合地观察赏析漫画,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探究漫画的比喻义、象征义以及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日历一翻,又是一天。三年初中,余下三个月。有位漫画家为我们速描匆匆那年的画面,一起来看看。(欣赏小林漫画)
成长有动力也有烦恼,会心一笑,豁然开朗。原来,乐观和爱是生活的良药。我们品读漫画,可以获得有益身心的启示。来,给漫画加个题目(预设《狮子大开口》《望而止步》)今天,我们的活动是探究漫画的寓意。
一、读懂漫画标题
漫画这种用讽刺与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哲理、反映现实的艺术,内容生动,形式多样,深受我们青睐。
1、请看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预设)《生根的手机》
手机迷们:莫因手机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
请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早日抬起头,直起腰,看清路,摆脱电子产品的绑架。
2、给漫画加一个能反映主题的标题。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给你的感想。(预设)《另一种“合力”》少夸夸其谈,多干实事。
3、说一说:什么叫漫画?(师生交流)
明白漫画的功能: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表现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所以漫画可以不只是讽刺。
结合漫画的创作手法,我们要综合地观察赏析漫画,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探究漫画的比喻义、象征义以及深层含义。
二、细察漫画主体
1、一幅漫画通常有哪些构成要素呢?学生思考《某公下蛋》,师生交流。
2、请你描述《某公下蛋》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师生交流。
3、想一想:细读“画中话”,领悟“言外意”(板书)
师生交流,小结: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
我们可以按一定顺序来观察赏析漫画。(做笔记)
(1)看标题。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了漫画的内容或画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首先要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品细节。漫画画面的重要特点是简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特别是由几个画面构成的组合漫画,更应注意各画面之间的联系,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3)读文字。有些漫画,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只能借助于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3、阅读漫画《对骂》,简要概括其主题。
聊一聊,你是怎么想到的?
(预设)对骂让人情绪失控、口不择言,当高个子低头弯腰和小人对骂时,自己拉低形象,变得低俗。所以,不要与低俗的人纠缠,否则你也会逐渐变得低俗。或者: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不能被错误的态度和反应所控制。
三、探究漫画寓意
我们选择常州中考卷上的漫画题来练习,先看第2题.甲、乙两幅漫画都叫“读书”,仔细欣赏,然后任选其中一幅,说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2分)
(预设乙)一个人被竹简捆住手脚,竹简让人想到书本,联系生活,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可怜人。
我们的思考是:读死书会束缚住人们的手脚。或:不会活用知识的人是可悲的。
甲 乙
3.例句是为图2配的说明,请借鉴这一形式给图1也配上一句有警示意义的话。(2分)
例句(图2说明):刀剑逼迫下的誓言,未必是真诚的表达。
(预设)图1观察细节,牙齿掉出来了,联想到“笑掉大牙”(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我们的思考是: 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
(图1) (图2)
课堂小结(1)透过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故意将生活中的现象、人物、行为或场景进行变形和夸张,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解读漫画,不妨先分析夸张手法,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表达的寓意所在。
5.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其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预设)漫画甲
小人是网络推手簸弄的对象, 拉开的这张网能让人联想到陷阱、炒作。
《网络推手》讽刺不良推手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恶意炒作某些社会新闻(包装名人)。希望净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甲 乙
(预设)漫画乙画中的破碗比喻艰苦的物质条件或暂时的困境,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仍能放声歌唱。《自得其乐》主题:物质条件虽然艰苦,却能够自得其乐,这种精神是值得欣赏的。鼓励淡化物质享受,追求精神进步的健康风气。
8.下面是漫画《发怒》和《恐吓》,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预设)漫画甲 关在笼子里的拳头象征怒气,提醒自己控制怒火。我们的领悟是:①怒气容易造成伤害,要把它关在笼子里。②发脾气要把握适当的机会,采取适当的方式。③发怒可能是必要的,有力的,但是要有正当的目的。④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⑤发脾气要选择适当的对象,控制好力度。
甲 乙
(追问)笼子里还能放什么?(欲望、妒嫉……)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课堂小结(2)细读漫画让我们提升思维能力、变通能力、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预设)漫画乙
这个人戴着大的面具对大众恐吓,我们会联想到这样一个人:“我早晚要收拾你!”他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恐吓》主题:①不要恐吓任何人,因为这是懦弱的表现。②恐吓的实质是心虚。③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是吓不倒人民的。④借着大人物和权威来压服群众是不能持久的。⑤恐吓换不来人心,换来的是抵触与反抗。
想一想,细读“画中话”,领悟“言外意”,我们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
课堂小结(3)
结合标题、主体、画注,探究漫画主题。
综合地观察赏析漫画,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探究漫画的比喻义、象征义以及深层含义。
细读漫画让我们提升思维能力,变通能力、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四、小试牛刀
1、学生自选漫画,探究寓意。
师生交流。
2、常州市8年中考漫画题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3、拓展练习。
漫画是用讽刺与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哲理、反映现实的艺术。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政治事件、生活现象多一点思考,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变通能力、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板书:
细读画中话
领悟言外意: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