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活动简报>>文章内容
趣味横生演绎故事 移情入境诠释理趣
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第二十八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5月27日下午,伴着徐徐的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魏村中学。临近江边的魏村中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夏日的凉爽,在这里常州市钟楼区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和新北区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相约,同课异构《河中石兽》,演绎一场“寻兽之旅”。

言趣 文趣 理趣

魏村中学张婷婷老师是一位美丽婉约的年轻女教师,她上的《河中石兽》,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充满了言趣、文趣和理趣。

第一,玩味字词,渗透言趣。张老师在引领学生读文本说故事环节,玩味了一个“寻”字。她先设置“在标题前添加一个字来概括故事”的问题,让学生添加一个能体现本文核心事件的关键词。然后紧扣该字来具体细致地理清文中的人物“寻”石兽的经过与结果。此外,在演故事评人物环节,张老师为了丰富学生体会老河兵的形象,让学生来玩味“老”的甲骨文字源,组词来明确“老”意为经验丰富。通过品析一字一词,在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把握的环节中,趣味性与知识性共存。

微信图片_20210531092036.jpg

第二,演评人物,横生文趣。角色表演可以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外显,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演热情。学生模仿老河兵单手叉腰的姿势,在扮演讲学家说话时自信的语气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这样说明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形象理解透彻。“人物评议会”环节帮助老师和学生将文本、他人的理解、自己的理解进行勾连,深化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第三,推敲质疑,理趣毕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张老师在“析故事,穷物理”环节,分别探究和尚和讲学家未找到石兽的原因,以及老河兵能找到的原因,解读三人在沙、石、水三方面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去把握“物理”。接着在“悟故事,明哲理”,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改写“然则天下之事”一句,明确“凡事要结合实际,不可一知半解,也不可主观臆断和脱离实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张老师不满足于让学生停留在学习哲理上,还往前又“走了一步”。张老师出示一段在原地找到石头的材料,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纵深处,即“实践出真知”、“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教学过程充满了思辨色彩,理趣毕现。

趣教 趣学 趣思

飞龙中学倪杰老师是一位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年轻老师,他今天也是拎了一大包满满的干货走进教室。面对借班上课的魏村中学学生,他笑称是客人,所以不能空手来到主人家,一句有趣的玩笑话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整堂课也可谓是趣味横生。

首先,倪杰老师以故事之趣导入,讲了纪昀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此让学生更了解作者。然后,他又和学生玩了一个“找茬”游戏,把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渗透进去,让学生体验到了找茬之趣。紧接着,倪老师又通过“至石之半”这句话,让学生用绘图来解释,做到了咬文嚼字,体验绘图之趣。再接着,通过老河兵、讲学家、僧人比一比让学生了解到识人之趣。最后,让学生在两处“笑”前填上一个修饰词并互相演读出两句话,使学生在对话之趣中体会到本文的主旨。

微信图片_20210531092048.jpg

倪杰老师的课堂亮点可圈可点:一、疏通字词有方法。课上不再是单独的理解字词,而是用“指正错误”这种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学生饶有兴趣。二、“文”“言”融合有趣味。通过“比一比”这个环节,引领学生体悟讲学家、老河兵的心理。比如:“尔辈”、“岂”和“不亦……乎”的反问句式,可以看出老河兵的自以为是、趾高气昂的态度,给人一种压迫感。 “耳”,联系《狼》中的“止增笑耳”,《卖油翁》“唯手熟尔”,从这些词汇和句式中读出讲学家轻视的态度。“凡……当”可以看出老河兵的笃定。“盖”、“必”这些词也可以体现出他的自信。学生通过对比朗读,达成了人物情感的体会。三、主题挖掘有深度。课堂最后从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延伸到自以为是、狂傲自大、以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的读书人。让整个故事更加的厚重,具有了历史的深度,人文的情怀。

微信图片_20210531092056.jpg

思趣 谈趣 理趣

欣赏完两节趣味横生的课堂,我们来到交流殿堂——魏村中学会议室。首先,成长营的王小妹老师抛砖引玉,给我们做了一个简短小讲座,引起大家对故事型文言的趣教思考。接着飞龙中学孙霞老师和西林实验学校虞丽丹老师就两堂课分别作了主评——谈趣:要落实言趣,两位老师在课堂中抓住“尔”“老”“笑”等字词进行探究,从言趣到文趣,由浅入深,“文”和“言”的融合比较自然、充分。


然后,新北区教研员赵国琴老师高屋建瓴,带着我们从整体全局出发理趣,探究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时间、地点、原因。每篇文言文要清楚了解它所在教材的位置,还要了解面对的学生所处的阶段,最后把握住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能分析立刻出现的“理”;文本内容蕴含的“理”;单元教学里面体现的“理”。赵老师说:文趣不到文外找:虚词要实教;言文要融合。从王老师的思趣到孙老师的谈趣再到赵老师的理趣,今天又是充实有趣的一天。


最后徐老师做了幽默有意思的总结:从“走”到“取”,文言文教学要在活动中体验,这过程就是乐趣;从“取”到“走”,听课过程中把取得的知识和能力带走,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这是收获之趣。

一下午的满满干货,让我们成长营的老师都收获满满。带着这些我们还不忍离去,还要去望一望江边,走一走田埂,从文言走向自然再衍生出文言,这才是文言之趣吧!

撰写:周进

摄影:朱栋梁

排版:潘胜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