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盛小青>>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图式”理论下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内涵阐释与应用路径
发布时间:2021-10-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盛小青

【摘 要】对知识与认知进行结构化的教学,是当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体育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方法。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系统化,建构起良好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有深度的体育学习。本文通过对体育结构化教学价值内涵、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结构化的体育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分析,探索体育结构化教学的路径,从而促进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结构化教学;学习方式;学科素养;构想与实践

    一、问题提出

知识与认知的结构化加强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时代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抓手。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知识技能学习结构较散,教师缺乏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整体结构认识,过分依赖教材,很多时候局限于单一的体育课时计划,割裂了某些体育项目知识技能或者健康知识的结构,使得学生学习后形成了单一的、独自存在的知识技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将这些知识与技能遗忘。此外,方法结构的掌握是学生依靠自己对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与运用,当前体育教学中缺乏整体的教学过程设计,视野短期化,以致割裂了方法结构,学生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很容易遗忘,使得知识与技能很难再现,无法达成运动技能从泛化到固化的过程演变,不利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基于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教学也必将成为当下一线教师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体育课堂的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的学习,体育结构化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促进学生体育学科素养成的重要保证。

二、结构化体育教学内涵与价值

何为“结构”?就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序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强调:结构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集合,是一个心理系统或整体。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学习是按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建立起相关知识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与技能序列化、系统化,从而建构良好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体系。在知识与技能的整体的内在联系中,知识与技能才能真正地被学习快速与高效理解和掌握,学生才能将知识学活,从而用知识技能创新知识与技能,提高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构化的体育教学,就是在教师深度厘清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内在关系与规律,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帮助学生整合体育知识与技能体系,建立有导向性结构化的体育教与学,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自我的知识技能结构、方法结构、评价结构等,学会体育知识技能的创新与迁移,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是相对“知识与技能的散点化”、“知识与技能的碎片化”而提出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建构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便于在体育学习中解决与体育学习有关的问题,及时的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提高思维深度,进行深度的加工,提高遇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消除在体育学习中的为难情绪。此外,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在结构化的体育学习中,能对某些体育项目有整体的知识技能体系构建,有深度的理解,有深度的运动技能习得。

三、结构化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而现在的图示理论主要是基于人的认知心理学的一种观念,研究认为“图式”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知识和观念的结构化抽象,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对记忆“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对所获得信息筛选与加工的特定影响。结构化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深度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分析与迁移的过程,“图式”理论就是对结构化学习的有效诠释,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深度实践,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体育结构化教学应用路径

    在体育教学中,以图式理论指导下实施结构化的教学,首先是教师实施教的层面结构化设计,然后引导学生结构化的学,需要有效构建知识技能体系,运用结构化的实施过程、方法以及评价,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指向学生有深度的体育学习。

1.教学设计结构化

体育教学不管是实践课还是体育健康知识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均以单元或者模块形式呈现的。基于体育教学特点与人的体育学习生理规律,或者是体育健康知识为主题性质而决定的,因此在实施结构化的体育教学前提,就是教学设计结构化处理,其是实施结构化教学的根本保证。这里所提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单元(模块)设计层面的结构化的设计。以小学六年级篮球单元设计为例,一个篮球教学单元共计8个课时,主要以熟悉球性练习、移动步伐、原地高低姿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传接球、行进间传接球等学习内容为主,在进行课时教学目标与内容课时安排中,需要基于学情、体育教学特点与规律,以及篮球项目内在的技术技能学习要求所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安排,使得结构化的教学设计科学严谨,形成紧固的体育项目知识技能体系,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由泛化到固化的转变与理解。

2.教学过程结构化

    体育教学的过程其主要依据人的身体技能运动特点以及运动项目规律而实施的。图式理论告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实施者针对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让学习者有认知的表征与知识技能的有效存储。所以教学过程需要严谨科学,针对某个体育项目知识技能的特点,将教学的过程最大化的清晰展示,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针对某个项目的学习形成自我对知识技能的有效组织与存储,也有利于在课后学习者能有效地对体育知识技能回放,深度记忆与进一步操练习得。以小学六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原地“V字换手高低运球,然后进行变向运球的练习,接着结合前面两者进行探肩、蹬地,提醒学生进行降低重心,同时做到换手、护球动作的形成,继而向前推进。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示分解,也可通过教师分布示范讲解,进行教学过程的演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效的组织对于此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吸收。教学过程的结构化,更大的益处在于,学生后续的学练能有效回忆,进行深入的练习加强对知识与技能的存储。

3教学内容结构化

结构化的体育教学,其根本指向是助于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标的引领下,倡导结构化教学的今天,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低层次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需要教师从运动技能、体育品德、健康行为的三大核心素养的培育出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这里面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开发,还包括地方性的体育类课程,以及与体育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最大的价值在于一是巩固与加深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二是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能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使得学习者有效的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使得知识技能能服务于日常生活,也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养成奠定基础。

4.教学方法结构化

但凡有教学,便有一定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建构知识技能的重要保障。教学方法的结构化能使得学生面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能依靠自我的力量进行有效存储,这也是图式理论所倡导的,在教师教的环境下对信息筛选与加工,进行有效的迁移与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方法的结构化,在体育教学中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勇于实践去完成一定的体育学习任务与要求,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学习者体验成功的愉悦。当前对于教学方法的结构化还没有完全的概念界定,但就目前图式理论下的教学方法结构化,更多的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即将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去实践与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

5.教学评价结构化

体育教学评价结构化,更多是基于教学评价本身的价值、功能、形式而生成的。众所周知,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早已经不能够适应教与学,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科发展,学生的发展需求。多元化的评价成为一整套有价值的评价体系,是当下教学发展的需求,更是有效的促进教与学质量提升。教学评价的结构化,就是要求在教学评价中,秉行结构化的特性,将教学评价中的多元评价方式与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构建有效的体系,使之评价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指向通过师生科学评价,进行学习的激励反馈,深度的促进学习者对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以水平三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为例,在教学评价结构化的实施中,针对学生学习环节,在评价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健康行为素养养成的教学评价中,可以将基础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获得性评价成为体系,将其结构化的处理,指向学生终极性评价中的,知识技能的获得,直接评价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使之一目了然,教学评价结构化,能将评价的功能最大化的显现出来,使得教学有深度、有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的结构化意蕴》 中国学校体育[M].2020.1.[2] 《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阐述与应用路径》 体育学刊 [M].2020.1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