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迎风蓓蕾开,书畔香清情更浓。10月29日常州市高新区名师、名班主任成长营的老师们在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欢聚一堂,参加2021年常州市高新区名教师成长营培训活动。
望着秋色,迎着枫红
杨仁元副局长为开班典礼致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健全,独特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是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青年教师要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让每一个生命阳光绽放。
下个路口,邂逅另段风景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吴铁钧教授讲《教育中的压力管理》。“压力每个人都有,要积极行动,找方法。”我们采取行动化解工作中的压力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处着眼,锲而不舍;小处着手,不压其烦。言为心声,语为心境。面对和化解压力,才是精彩生活的本质。
百味人生,世事无常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潘金林教授讲《教育行动研究:名师、名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深度修炼》,结合教育行动研究的三大特征“实践导向、协同合作、反省思考”,建议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结果查找需改进的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利于“双减”背景下高质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欲有所成就,必须专注于一事,因为任何成功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专心致志。我们要学会不仅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能够欣赏其他人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择善而从、融会贯通,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用恰当的教育手段,打开学生心灵之门,以接纳和拥抱世界。
营员感言
研究来源于实践
柯春燕
美丽十月,伴随秋天的脚步,我们再次相聚,共同享受区里给成长营成员们准备的精神大餐。屋外阳光明媚,室内热情似火。短短的一天时间,各位专家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潘金林教授的讲座《教育行动研究:名师名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深度修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教授言语简洁干练,又不乏风趣幽默,我犹如醍醐灌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做出新的思考。潘教授为我自己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特别是潘教授指出,在课题研究时,应该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指导研究,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平常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这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教师进行深度修炼离不开课题研究。自然“做课题研究”这个词在我们教学实践中经常被关注。但是如何才能真真正正地做课题研究?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老师,潘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教育问题上,总会遇到很多的棘手的难题,这些难题成了我们实践中的阻力,我也经常为此头疼不已。老师们难免会有各种抱怨,却从来不知道,这些“绊脚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剂。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源泉。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立课题,积极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方式,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了解,收集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求其本质和规律,再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然后就可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或是教育活动中进行课题实践,边实践边积累相关信息。指导课题研究朝着正确方向进行,从而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
这也是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真正目的,也是一个教师想进行专业成长的深度修炼,就必须进行课题研究的原因。唯有课题研究,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听了潘教授的讲座,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课题研究不就是我们每天实实在在的工作吗?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与总结。我们应该把课题研究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带功利地去做,做一个行动型教师,利用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难题。在研究与实践中进行专业成长的深度修炼。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
飞龙中学 倪杰
辛丑年,寒霜降。党和国家为了发展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常州工学院主办了名教师成长营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感知自我学识的浅薄,听闻专家学者的慧语,有所感悟,略谈一二。
时代潮流汹涌,新中国在其中舞桨击浪,社会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进步。与此同时,这样趋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经济全球化、信息开放化、竞争激烈化……所有的职业都在不断地更新与迭代,教师这职业在其中也深受影响,职业压力成为了老师们的心头顽疾。
压力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状态,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知道如何会产生,知道自己为何会沉浸在压力之中,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声音,每一个人的数码产品摇身一变,成为舆论的扩音器。信息的公开化导致家长与社会对学校教育格外的关注,这有着历史原因——古来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人在关注之下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压力大、焦虑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地快速提高,年轻一代享有着优于老一代的物质享受,那么在培养后代上自然会选择“保护与传承享受”的理念。“温室中的花朵”可能不是全部,但有着越来越多的趋势。数十年前,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倾向于简单地打骂;现在,文化水平提高的家长倾向于说理教育。年轻一代的家长在“拳脚教育”下自然会表示反对,认为自己的接受了民主公平的优质知识,断然不会再让他们的孩子走他们的老路。诚然,教育不是一味的打骂,年轻的家长自然有道理,但是许多事情往往自己并不能把握住那个边界。社会舆情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政府的决策与改革。教师产生焦虑压力的状态也是在情理之中。
其次,新中国快速的发展,是所有中国人的荣耀,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的。我们的七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之路,过快的增长势必导致对于环境资源的压力过大,从社会开始产生涟漪效应,高考的竞争增大,中考的竞争压力增大。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比他人好,那从小就要严格教育,打好基础,这些压力也会延伸到教师的身上,职业压力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另外,教师职业具有其特殊性,职业要求其有着超高的道德素养要求,教师本身就会对自己严格约束、规范、要求自己。教师是受着良好的教育的一群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称谓要求他们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浇灌给他们的学生。许多老师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极高的自我要求让老师这职业群体更容易产生压力。
那如何对待职业产生的压力呢?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压力,它是正常的由于环境对个体要求超越个体现有能力时产生的综合状态。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多数业绩往往是在压力下造就的。所以我们要逆流而上,不能一味地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享受生活”,逆流而上的鱼儿往往更加的强壮与优越。人不可以有自怜倾向,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那么上帝一定会告知你最可怜的。
我们也要学会顺流而下,强风,可因之起,扶摇而上,亦可摧毁破坏一切。过度的压力,长期的焦虑状态会影响人们的生理状态,而这是相互作用的。我们不能一味的逞强,紧握着自己过度的自尊,也要学会顺流而下,享受生活,学会放松。加强身体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好身体,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在学生面前也可以更加自信坚定。
在困境之中逆流而上,也不要忘记了自己也需要释放与解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次学习一点感悟
薛家中学 朱栋梁
几度桂花香,最是教育人。29日上午我有幸前往常工院参加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开班典礼。此次活动让我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多一份热爱,多一份承担,多一份专业。
议事厅内,众多同仁济济一堂,正如杨仁元局长所说,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群体才会成功。加入成长营以来,我愈发觉得群体的感召力能催人奋进。每次开设公开课,过程都是磨人的,好在营员都不厌其烦地为我提供建议与想法,为我出谋划此。优秀课堂的呈现都是群体智慧的体现。每次观摩其他营员的课,我不禁感叹他们的课堂设计精巧,语文素养之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有“志同道合”之人为我们在前披荆斩棘,我们当在其后奋楫争先。
成长道路是崎岖的,每当收到成长营的任务亦或是参加一些比赛,我都倍感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大家的期许,也来自于对自身的要求。吴铁钧教授的讲座正是解压的一剂“良方”。压力是自身的一种防御机制,防御即将到来的那份承担,内心强大的人可以减少压力,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控制感,寻找多种减压的方式,才能不负热爱,奔赴山海。人生不能说“算了”,“算了”是对责任的逃避,我们是教育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璞玉,教育的是人,“不尽读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我们只有不断地成长才能不愧于学生的信任,才能给予学生所需。
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而言,现在迫切需要的就是专业化的知识,丰沛的理论知识会使我们更有教学的底气和发展的动力,利用我们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接下来的培训内容正是我所期待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能找到一些方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更好的自己充能。
渐行渐美的秋天,越来越充实的自己,我会用行动和成果装点这忙碌的三年,在下一个“秋天”撷取甘甜的果实。
撰写:陈林浩
摄影:营员
排版: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