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常州市滨江中学(省常中集团滨江分校)决定启动以“聚焦课堂提品质 落实常规促发展”为主题的教学质量建设月系列活动,活动从12月1日持续到12月31日。
(一)区对我校课程建设调研活动
12月7日,新北区教育局专家组莅临滨江中学,调研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专家组主要由各学科教研员组成,采用自主选课的方式,听了不同年级的数十节课,听课结束后专家们在各学科召集人的带领下前往各自研讨地点,对所听的课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和高位的引领,同时了解了学科组建设和练习情况。全校老师高度重视,在备课组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课。不少专家认为:教师们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集体备课的智慧;课堂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多样且参与度高的学生活动;问题设计有层次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专家们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为教师们业务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二)滨中教学调研活动
在教导处的安排下,由校领导、教研组长和学科专家组成了校课堂教学调研组,于12月21日全天采取随机随堂听课的方式,听取了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备课组的常规课,同时查看了被听课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和听班级学生作业批改情况。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数学组普遍评分较高,被听课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没有问题,但其他组也反映出有一些共性问题: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目标达成度不高;有教师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不多;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少;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无视教师的提醒与教导。针对以上情况,后期教导处与教师还要加大研讨,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和探索学困生指导策略。
(三)期中命题评比活动
随着作业改革,命题能力也成了一项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由韩小英、吴华英、宋迪、封玲、刘敏、陈吟梅、林丹和分管教学校长、教导处共同组成评委组,依据校命题评比标准,开展了期中考试命题评比活动。打分按照40%,20%,20%,20%的比例,最终评选出了6位优秀命题教师:八年级物理命题教师蒋佳鹏,七年级数学命题教师李莉,九年级语文命题教师胡岚,九年级物理命题教师钱相如,八年级道法命题教师王金权,九年级历史命题教师刘敏。
为了提升所有教师的命题能力,规范命题要求,作为作业评价能力组成部分的教师自主命题活动以后会成为学校教研的必选动作。
(四)校本化作业设计与精准作业讲评活动
12月8日,教导处组织中考科目的教师参加了一个小时的精准化作业的培训。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促使学校在减少作业量的情况下如何更精准化布置、了解作业情况。
所有老师按照既定的安排到机房准时参加小闲智慧平台培训。培训开始前,教导处王赟主任对本次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做了简要的说明。本次培训的过程细致而又全面,培训的内容从浏览器的选择、登录的网址到出卷的步骤。培训人员列举了理科类、英语,向全体老师展示了如何出卷。全体老师认真聆听,为今后精准化作业做好准备。除此之外,培训人员还演示了如何使用智慧教学助手,进行学情分析、使用错题本,从而更精准的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培训过程中,教师们对于操作过程中的疑问与培训人员进行了沟通。在培训过后,教师们根据培训内容认真的进行了操作。
姚财兴副校长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校本化作业设计、作业精准化讲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利用好数据化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持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八年级家长开放日
为了增强家校沟通,共促孩子健康成长,学校于12月16日举行了八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不少家长和孩子共同进入学校,参观了整洁有序、文化气息浓郁的诗意校园。早上八点,家长们走进各自教室,和孩子们一同上课。学生纷纷挺直腰板,坐得笔直,积极投入课堂。上课气氛轻松有趣,师生互动默契,家长亲身体验了“有趣味的课堂、有滋味的教育”。之后,家长们还观摩了大课间活动。之后,家长们在综合楼8楼会议室参加了“家校面对面”交流活动。教导处主任王赟、分管校长姚财兴先后进行了工作汇报,从较为宏观的视角介绍了本学期的主要活动、学生的在校情况、提升家校教育合力的建议。有家长表示:听课环节、观摩大课间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师生的良好精神风采,感受到孩子在班集体里被接纳、被欣赏、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班级。也有家长表示:希望多些机会和渠道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如趣味家庭运动会;希望增加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作为教学质量建设月的系列活动之一,家长开放日活动有利于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能力,共建美好滨中。
(六)2021新进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为了使新教师尽快融入滨中文化氛围,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学校科教处结合了新教师成长营方案,在12月2日下午举行了2021年新进教师议课交流指导活动。18位青年教师聆听了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李莉老师的展示课。观课结束后,所有新进教师来到学科会议室进行说课评课。李莉老师表示:本节课为概念课,需要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算式特征,从而进行对概念的巩固。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姚财兴副校长对新进教师表达了厚望,围绕“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作了简短的培训。他提出:一堂课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再去思考该如何组织语言,教授什么内容,如何设计课堂问题;在课堂环节中,还要围绕学生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获得反馈,来确认是否达到目标;要形成“目标——如何做——反馈”的闭环过程。
在活动总结中,科教处主任倪建良表示: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每节课要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完成;课堂指令要清晰,气氛要活跃;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时能带着问题,保持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要提供当堂训练的当堂反馈,及时解决学习中产生的困难。
本次新进教师议课交流指导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骨干教师积淀的个人教学经验、娴熟的驾驭活动能力、随机的应变调整策略,都为青年教师做出了榜样,更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实现全校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七)一线教师如何撰写课例式论文专题讲座
12月22日下午,科教处主任倪建良主持举行了课例论文写作校本培训。应邀而来的主讲专家是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副校长孙建顺。他是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333高层次培养对象,曾主持省课题4项,发表论文180多篇,专著3部。
孙建顺老师以“课例研究的策略与成果提炼”为题对滨中教师作了专题培训。他从“课题与论文脱节”现象谈起,有条不紊地从七个方面作了阐释,包括课例研究的成果赏析、概念内涵、功能价值、过程步骤、思维方法、成果提炼和晋级策略。在成果赏析方面,孙老师列举了自己的多篇论文,指出可以多维度剖析一节课、微格分析一节课、串联剖析多节课。在概念内涵上,他强调:课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抱团效应的形成。在思维方法上,他介绍了分析法、概括法、比较法、迁移法、深究法。在成果提炼上,他强调优秀的课例论文要“小、巧、实、美”。在晋级策略上,他指出:要加强理论学习,立足实践研究,善于反思改进,梳理观课评课,抱团共研共生。
(图文:丁佳燕,审核:余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