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活动简报>>文章内容
在时光之河里摆渡生命
记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第三十九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2月30日下午,殷涛名教师工作室和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的成员们,邀请张春副院长和赵国琴老师来新北区薛家中学欢聚,开展“告别2021,你好2022”作文教学观摩活动。

2.png

告别2021

徐春凤老师和同学们吟一首新诗《告别2021》,先聊聊“我们都写了什么”,就写作中的告别内容,分析选材类别,由疫情聊到地震……师生结合“学习正当时”视频,回顾脱贫攻坚战、天宫二号喜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放宽视角,新时代、大事件、家国情,“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探索以小见大的写作构思。理解世界,更新自我,同学们在标题前换个主语,从“我告别2021”到“我们告别2021”,给写作选材注入更多思考。最后同学们结合八年级学生作文,修改完善写作内容。意在笔先,立意深、选材新,学生提升思维,佳作亮相水到渠成。

 3.png

4.png 

你好2022

“2022年,你最想达成的愿望是什么?”“考取某高中,亲友无恙,改掉拖延症坏毛病……”殷校长话题激趣,同学们敞开心扉。师生交心,殷涛校长关注生命日常,激发写作活力,“世界是你们的,告诉我,你们的立意,可能的选材。”“《决胜2022》,《共享2022》,《拥抱2022》……”“怎么化大为小?请你支招。”承接上节作文课“中国向发展中国家贡献3亿多株疫苗,告别2021疫情重灾区”的选材,同学惊呼:“变成一株疫苗!”“如果他变成一株疫苗的话,多么神奇啊!”“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思考变化中,哪些不会变?”直面生死,思考人性,辨识善恶,避开泛滥成灾的套路作文,师生对话不限于生活的美满、文字的温度。殷涛校长引领同学们深入思考多元、丰富与和谐的时代风貌,攻坚克难,理性、自信的中国人走在文明、富强的复兴之路上,同学们意识到好作文源于理性的思考和真实的表达。

 5.png

6.png

精彩评课

“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我觉得这两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打开话匣子说真话,提升写作思维。”陈亚老师从三个方面总结观课启迪:

第一、尊重学生,张扬个性。两位老师运用谈话法、疏导法、讨论交流法,把想象的空间交给学生,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利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让学生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学生引入成长型思维场。

第二、发掘“材”源,独具匠心。九年级学生的生活并不丰富,在校八小时勤奋治学,周末宅家做作业,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针对这些情况,两位老师借谈话、视频资料、八年级学生作文来打开学生思路,解决作文素材之难。心动、口动、笔动,师生皆情趣盎然。

第三、优化指导,激荡思路。激趣、审题、选材、说作文、改作文、评作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倾吐真言,修改润色。“以人为本”,两位老师着眼于学生提升思维,充满生命活力。精巧的教学流程,充满青春活力的课堂,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让青年教师对写作教学豁然开朗,品味、思索,希望自己也成为学生的摆渡人。

 7.png

“作,打磨!作,劳动精耕细作!文,纹也!训练有痕!文,稳也,有禾不急!” 赵国琴老师认为这是两堂温暖的作文升格课。文题选择的时效性,基于当下;内容选择的正能量,基于育人;选择活动的灵动性,基于行动。心动才能行动!老师直面学生的写作起点,引导学生怎么思考,思考什么,碰撞中内化,重组中升格。审题、选材、结构和表达训练分解在好玩的小视频,小组活动,头脑风暴,修改写作过程里。跳脱了炫技作文,告别了读写作文,远离了仿写作文。教学语言春风拂面,思维活跃智慧点拨。真作文显真功夫!

8.png

2021》是本必读书。读懂时代这本大书,读写结合,摆渡的不仅是写作技巧,更有做‘大写的人’的智慧。”张春副院长以《地震后的十五分钟》为例,引导师生正视写作的要义,作文如做人。写作是一个人精神实践的过程,能够让人理性、成熟,并最终成为一个有尊严、有道德的大写的人。我们为什么要表达?为自我成长。广泛阅读,独立思考,坚持写作。大主题有小切口,“我”的融入,鲜活、灵动,写作课给热爱文学的同学们思维挑战,能激活语文生命,有情感的高峰体验。

9.png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孩子需要‘被看见’,永远选择站在孩子身边。”殷涛校长结合实践,畅谈写作观:语文背后是人学。观察社会、感受生活、开拓思维。写作,是一种精神的旅行。放弃小我,融入时代洪流,引导孩子看到真实、理性的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大语文的思维场,老师要当学生的“点灯人”,呵护“真、善、美”的火种。“告别2021,启航2022”,老师在时光之河摆渡生命,渡人先渡己,情到真时句自工,有真情实感,才能文从字顺,有旷达雅量,才能从容、优雅地行走于语文天地。

10.jpg

迎接希望和挑战并存的2022,时间的魔术打开生命的格局,沉浸的思索发现闪光的自我。青年教师要引导中学生善读“有字之书”——读书学习,全面而个性地成长,又要善读“无字之书”——向社会学习,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撰写|陈林浩

摄影|朱栋梁

排版|潘胜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