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开启了线上教学。线上教学可以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但是也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我们生物各备课组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尽力做到深化线上教学、细化关爱学生。
老师们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老师们少讲、精讲,重点内容有效点拨;减少主播时间,增加线上讨论区的提问和答疑,并注重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上课环节相同,但是,不同备课组针对不同年级的授课特点进行了精准改良。
课前预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级不约而同选择课前视频互动:高一年级以“遗传”为主题播放视频,比如《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色盲的秘密》《如何核酸检测》等;高二年级围绕现代生物技术播放相关短篇;高三年级则以“学习强国”为平台观看《大美中国》,让学生了解首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知识,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社会责任感。学生早早的守候在电脑前等待上课链接。
课中教学:三个年级不约而同选择了自编学案,所有任课老师认真制作学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些习题课需要讲解一些计算题目,老师们利用笔记本电脑、手写板、平板电脑、手写笔等多种设备,只为把过程讲解透彻。
课后答疑:无论何时,只要学生有疑问,老师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在线答疑;在集中的答疑时间里,老师们充分利用讨论区与学生进行互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作业批改:居家期间,高一备课组主张学生多动手,尝试多样化作业呈现,学生们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学生创新想法很多,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高三年级结合试题情境,从科学防疫、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等多方面拓展作业内容。各年级作业保证全批全改,常规作业多样化批改,重点作业二次批改,激励性的评语暖人心。
线上研讨:利用上课的间隙,备课组内部随时开展线上教研,交流教学进度,分享教学经验,讨论争议题目,分析学生共性,相互加油鼓劲,保障线上教学高质量、高效率。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常州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大新中的生物教师相约云端奋斗,温暖守护学生,以对教育的情怀和对学生的关爱,怀揣美好的期翼,迎接美好的重逢!
(撰稿:张阳阳、高燕萍 摄影:生物组成员 审核:潘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