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但是孩子在园时,常常因为下雨而无法进行户外活动。为了保证幼儿的活动量,我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户内模式”的研究,时至今日,户内模式已经过了两轮论证,借着优秀教师牵手这个良好契机,我园请来了吴洁老师,对户内模式进行第三轮论证。
环节一:经验梳理。张建老师从理论出发,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谈谈对户内模式的理解,从户内到雨天户外,扎实做好每一步,并再次解读户内模式的四个特性:可操作性、可玩性、开放性、承载性。
环节二:分组进入现场。 为了提高活动的效率,在吴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分组进入孩子们的活动现场,带着思考进行深入观察。从班级、游戏类型、专注游戏的幼儿人数等方面观察。有目的的观察,为我们接下来的论证提供了支持。
环节三:聆听分享交流。户内活动结束后,我们聆听了顾菊香老师的分享交流,之后顾老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吴老师从分享交流的时间、环节、准备等方面,耐心地为顾老师的分享交流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
环节四:户内模式第三轮论证。户外研修组的成员根据走进现场的观察所见,分组研讨,对各级组及各班的户内活动进行研讨论证,大家集思广益,激烈讨论,提出了很多的改进意见。
最后,吴老师就我园户内活动的整体情况,作了专业的引导,并给出了很多实质性的建议,为我园户内模式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每一次的相聚都是成长,让我们一同携手,一步一脚印,共同推进孟幼教育的发展。
撰稿者:李静 拍摄者:杨涛 审核者:汤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