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教室里,积木是基本的配备,尤其是木质积木,当幼儿使用积木来建构、创造,会把经验呈现出来,并促使他们在各项发展领域中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为更好的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教师掌握创造性游戏的关键经验,不断提升我园教师组织、观察与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专业能力,增进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孩子们建构游戏的搭建水平。2022年6月14日孝都幼儿园全体教师聚焦班级积木区开展了第四次大教研活动
镜头一:头脑风暴 思维激荡
活动刚开始主持人秦老师围绕“什么是积木游戏?”、“积木有哪些种类”、“积木区游戏的教育功能”、“积木区如何打造环境?”、“材料摆放的有何要求?”等方面展开丰富的话题进行研讨,研讨活动中,大家集思广议,畅所欲言,回顾自己班级幼儿的积木搭建水平,分享自己班级积木环境的创设计划以及自己前期的活动思考。主持人也依据前期的观察和各班级的现状提出了疑问,并和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制定可行性的建议,为大家接下来的积木游戏有效开展梳理了清晰的方向。
镜头二:理论积淀 深化思考
接下来主持人出示一组不同班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积木区的照片,全体教师进行对于每张照片内容进行解读,有的教师结合班级积木区照片进行阐述当下班级幼儿积木水平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针对生发出的积木区的新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结合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班级幼儿在积木区活动中是如何去观察与引导,如何投放支架性环境去提升孩子建构的技能技巧,通过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发现亮点,反思不足,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镜头三:总结提升 共同成长
最后黄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升,肯定了每位教师都能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在教研过程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论证和观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维互动中挖掘教研价值,提升思考能力。同时建议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多积累、多思考不断完善自我积木建构理论知识,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教育实践理念。“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必先有一桶水”,只有老师能清晰的了解到如何科学的组织积木建构活动,并且知道如何在活动中更好的指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让小小的建构区成就孩子大大的智慧。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本学期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游戏理念、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和建构能力及水平最终要落实到孩子身上,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将继续通过“培、研、摩”不断探讨建构游戏的开展,进一步促进教师掌握小、中、大班建构游戏的不同特点、不同建构技能,提高教师投放材料、组织观察指导的能力。相信老师们在一次次的研磨活动中成长,终将绽放教育智慧。
(撰稿:陈娟 拍摄:张梦娇 审核: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