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研则枯“,主题审议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一个不断打破定势思维桎梏、主动思考创新的学习过程。为了有效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实施,进一步扎实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其在主题审议背景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主动思考的意识,我园以园本教研为载体,一直不断深入主题审议。6月29日,各级组就本学期主题审议的经验进行了汇报。
金晶老师对中班组进行的主题前审议进行经验梳理与汇报,结合生动的幼儿故事与案例论证级组经验。汇报内容分为以下四个要点:
1. 分析课程(资源)存在的可能性
2. 多元调查班级幼儿的兴趣、经验基础与需要等
3. 根据幼儿的发展信息预设课程目标与发展线索
4. 预设关键活动,重点聚焦游戏活动的设计上
冯美玲老师在汇报大班幼小衔接主题中审议活动时能够明确审议步骤与框架,抓取幼儿亮点资源,以大量鲜活的案例来呈现大班组教师在主题开展中的智慧,同时也为我们总结了中审议是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
1. 对话班级幼儿前期课程经历中的表现(观察等)
2. 聚焦幼儿的兴趣点、经验点、挑战点进行分析
3. 共同研讨后续课程发展方向、建设要点与策略
4. 对后续关键活动进行集体备课(模拟练兵)
卞玉霞老师针对1、主题后审框架是什么?2、主题审议是汇报还是研讨?这两个问题展开汇报,以大量的理论学习为切入点,谈论小班组教师在主题后审议中的方法,梳理了级组在后审议开展中的一些经验:
1. 共同整理幼儿这段生活中的发展信息素材
2. 带着幼儿、家长一起针对发展信息进行评估
3. 依据诊断形成个体后续重点教育支持的方案
4. 本课程开展情况进行经验梳理和素材盘点
最后印惠琴副园长对于本次的活动给予总结提升:
1、群策群力,级组人员有分工,大家心中有目标,共同完成经验梳理。
2、抽丝剥茧深度梳理有效经验:对案例的梳理、对审议过程的再次梳理还需层层深入细致分析,结合鲜活的案例
3、经验落地:让我们的经验真正的落实到后期的审议过程中去。
同时也给予我们老师一些期望,为了幼儿的发展与成长,为了教师的进步与提升,主题审议将会一直进行下去,不断梳理新经验,为课程开展提供保障。
(撰稿:陈洁 摄影:陈洁 审核: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