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幼儿园>>文章内容
龙幼集团聚能环之五:深耕,以奋进之笔书写教学改革答卷
——2022年新北区(学前段+中小学段)学校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现场答辩会
发布时间:2022-08-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梦迪

为进一步提升新北区各学校教学改革水平,丰实前瞻项目内核,丰富学校内涵品质,丰盈全区教育良好生态,2022年8月25日,由新北区教育局主办的2022年新北区(学前段+中小学段)学校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现场答辩评审活动在龙虎塘街道幼教集团(盘龙新园)开展。本次活动由新北区教育局幼教专干周丽芬园长主持。活动分上午和下午两场,全区共22所学校参加现场汇报及答辩,来自全区各校的分管领导约百余人作为大众评委参与活动。

上午场:点燃前瞻智慧,打造活力引擎

上午场活动特邀区教管中心教研员李志军老师、区学前教育教研员徐志国老师、薛家镇幼教集团陈玉华园长和龙虎塘街道幼教集团高亚媛园长作为评委出席。新北区8所答辩园围绕“学前段学校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价值追求”“目标任务”“建设内容”“行动路径”“预期成果”五大方面入手,将园所的所思所行娓娓道来,力求突出重点、两点和创新点。在汇报中,不难看出新北幼教的百花齐放:百丈幼儿的行走课程、汤庄幼儿园的民俗工坊、安家幼儿园的游戏运动,新桥幼儿园的快乐玩家,圩塘幼儿园的小巷文化、春江幼儿园的创意生活坊、孝都幼儿园的乐活种植“场”、河海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和艺趣课程……每个幼儿园都能从项目价值内涵、建设目标、推进思路、实施策略和创新成果预设等方面阐述了项目报告

汇报过后,专家评委组也对汇报内容进行关键性提问。有的以小见大,如从文稿的调整中传达了项目过程的哪些重要变革;有的开门见山,如从项目中通过怎样的活动场域对接了幼儿的哪些核心经验,从而达到发展的目标;还有的见微知著,从项目发展的重点和不足,引发对经历丰富和经验增长的相互作用的思考和梳理。问答之间,明方向,理思路,树新标。

最后,区学前教育教研员徐志国老师先肯定了所有园所对求变、求新、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每一所学校就是改革的缩影。同时,他提出三点思考:第一个思考是将园所现阶段的发展概括为八个字:做好底盘,培育塔尖。幼教人如何在做好日常基础保教的同时,凸显园本特质彰显教育核心是不变的追求。第二个思考是一个好的项目是怎么来的?怎么构建的?如何运转的?最终自问我们在为谁做项目。第三点思考是站在项目构建和运转的基础上,对关键问题的再思辨,比如项目要基于《指南》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等宏观背景如何把项目和儿童发展建立联系等等。随后,新北区教育局幼教专干周丽芬园长也提出四种关系:园所文化与育人价值的勾连;项目当下的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前瞻性项目内在的联系和整体系统的架构的关系;项目实践性与课题研究性的关系。期许所有幼儿园在前瞻的视角下,紧扣改革的重点和聚焦点夯实园所发展软实力,加快区域教育内涵建设

下半场: 聚力品格提升,绽放高阶思维  

下午场活动也准时拉开序幕,特邀原新北区基础教育处处长何耀平、区基教处德育主任秦琳、区教管中心道德法治教研员周小芬、区薛家实验小学副校长祝卫其和省奔牛高级中学副校长纪晓平担任专家评委。本次活动新北区有10所小学和3所中学参与。各校围绕目的理念思路、建设内容、实践范式、预期效果四个方面,结合学校底蕴和周边资源寻找属于自己学校的项目文化,通过系统的设计和架构,指向学生品格的发展与提升。如汤庄桥小学的“红色德育”、新华实验小学的“自然科学”、孟河实验小学的“孟河医派”、西夏墅中学的“人生规划”等等。在每一所学校的汇报中,德育都被放在的首要位置。博爱、博学、创新、诚信、担当、友善等品质也处处彰显。

针对汇报,专家评委组也给出了专业的点评和建议,有的给予肯定表扬,如项目融入生活,贴地行走;路径清晰可见,措施扎实;有的提出建议方向,如表述的再凝练、文本的再调整、框架的再建构;还有的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相似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现有基础上,锤炼出学生们什么样的品格?专家点评的背后是对项目的精准把脉,更是对项目践行落地的深度指导。

原新北区基础教育处处长何耀平对下半场活动进行总结提升。他肯定了参与学校积极认真的态度的同时,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学校要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文件的解读、对目标的理解、对最终的指向,再思考锤炼学生品格的路径其次,学校对对品格提升工程的理解工程实施后学校有变化的,比如改建,扩建或新建。区别于课题研究,工程需要专门的配备,例如生涯规划就需要成长指导中心作为它的基础配备。最后,设计方案的几点问题。关于品格提炼,可以学校原来的文化相整合,锤炼品德和提升的素养成为项目的目标;关于品格锤炼,要有严谨规范的解读,无论自圆其说或大家认同,内涵一定要清楚具有科学依据;关于目标和措施这两个板块需要相互对应,设计方式时要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始终坚持主题。只要学校能用心思考学习和理解,相信这份工程项目一定会越加精彩。

事虽难,但是我们做而不难。在课改之路上每个学校都将以项目为抓手,深耕细作,笃行不怠,纵深推进。为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全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撰稿:颜梦迪   摄影:颜梦迪、肖欢   审核:张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