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世界里,
我们努力成为一名追随者,
追随孩子们的目光,
追随孩子们的喜好,
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创造、游戏、成长,
让环境为教育助力。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与教育载体,在幼儿的发展需求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10月27日下午,区学习环境评估与提升研究核心小组在新华幼儿园开展了第二次活动。
读书交流,思维碰撞
该环节由九里幼儿园的蒋张瑜老师主持,围绕《儿童视野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这本书进行导言与第一章节的领读。蒋老师提前梳理出第一张的思维导图与核心要点,领读过程清晰有条理。交流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银幼李国萍、薛幼钱嘉涵、三井秦莘珏、罗幼姜文婷老师还结合各自班级生活环境动态调整表进行小案例的分享,链接第一章重点:儿童本位下的环境创设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案例汇报,分享经验
第二环节由孟河幼儿园的揭甜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课程案例汇报《我和小水杯的故事》,生动讲述了幼儿与小水杯之间的互动。从揭老师的汇报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面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时是如何智慧的去解决的,看到了教师的策略、幼儿的成长,看到教师有敏锐的目光去抓取资源,有过人的智慧将资源转变为课程资源,一步步带领孩子们探索、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成长与发展。
走进现场,观摩提升
环境是最能凸显出幼儿生活、学习痕迹的地方,核心组的老师们带着各自的观摩表走进了小一班观摩生活环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记录,及时与班级老师进行现场互动。同时新华幼儿园的陈洁老师还结合小一班的现场进行了经验分享《生活那些事》,以课件的形式生动诠释了在环境创设中教师的所思、所想与所见,同时也看见了孩子的困难、收获与成长。
观摩结束后老师们及时就观摩的现场进行了研讨。分别从亮点及建议两方面对小一班的生活环境进行了研讨并梳理了关于小班生活环境创设的建议:
1、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因此《指南》的对接应该贯穿始终。
2、儿童本位的环境要有“儿童感”,幼儿与环境的联系非常重要,环境服务与幼儿即环境中要有幼儿参与的痕迹。
专家引领,促进成长
最后组长江雪娜对此次的活动进行了引领与提升:“我们不缺乏理念,在环境的创设与调整中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需求,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学会以课程的方式去推进。对于案例的撰写应该更聚焦幼儿的需求与发展,教师支持策略应体现适宜性,如何梳理经验、提取经验并呈现在环境中是我们当前需要去做的。”同时江雪娜组长还为下一次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1、明晰各年龄段生活环境创设的概念。
2、梳理出各年龄段关于生活环境创设评估表。
3、根据班级幼儿需求动态调整班级当下的生活环境。
笃行不怠,行而不辍。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不仅对生活环境创设有了新的认识,更是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初心勾勒,用匠心施彩,凭爱心塑造。我们将在提升审美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深研儿童本位的环境创设,让班级成为促进孩子发展的世界,使区域及环境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儿童的发展之中。
小小空间 大大创意
无声的环境
有声的教育
我们期待着
也用心行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