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日下午,奔牛实验幼儿园融合教育课题组在赵兰老师、林文玉老师的引领,在金牛分园举行第二次课题组团队集中研讨学习。本次研讨结合了理论学习、个案分析等形式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陈小燕老师解读了专业书籍《VB-MASS》中的融合评估实施要点。陈老师围绕语言迟缓的定义、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评估的主要目的、评估的流程、评估的方法和语言评估的领域这6个块面,对评估表的使用方法做了详细的分享。通过解读让老师们对评估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续将对班级的语迟特需儿童开展“VB-MAPP里程碑评估计分”,为班级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中13班的老师带着特需儿童球球来到研讨现场。陈小燕老师通过师幼互动现场、平时案例表现对照实操评估表,进行了专业分析,并当场为球球的学习提供后续的针对性支持。小10班荆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班级3位特需儿童的实录视频。在大家热烈讨论、共同研讨的过程中,从听从指令、交流方式、发音问题、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到特需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接着,林文玉老师做了提升引领:1.实施评估量表要有前期观察,并形成研究计划,如何更有效的跟进需要老师们思考;2.结合语言测试内容,看是否符合孩子当下的水平,两表需要对比结合、共同评估;3.园内资源室有专门的语言康复软件,是以游戏形式开展非常有趣,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引导特需儿童去学习。
最后课题组研究团队共同探讨了两周来听随堂研讨活动后的组织策略。大家感受到开放活动的班级老师对于特需儿童有相对透彻的了解,制定的活动目标达成度也比较高。讨论中,潘婷老师指出:“对于小班初期的幼儿,还没有建立很好的归属感,更要关注特需的孩子的兴趣点,关注课堂的情境性、趣味性。”
最后,赵兰老师提出:“融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矛盾不可避免也必然存在,需要老师们日常严谨的观察促进融合课程的真正落实。评估表的落实是推动老师们了解儿童的一种方式,发现孩子们发展中的困难,寻找解决办法,各班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观察表的使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次研讨会议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融合组的老师将会抱团成长,找到归属感和力量感,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推动下,扎实做好融合教育工作,携手共促特需幼儿幸福成长!
(供稿: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幼儿园 撰稿:管桦 摄影:蒋燕 审核: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