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画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郭畅旭老师带着他的作品和技艺走进新北区魏村中学,给魏中现代快报小记者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麦秆画制作体验活动。
郭老师一边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一边向同学们介绍起麦秆画。麦秆画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是一种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剪贴艺术,象征着吉祥和丰收。细细长长的麦秆本来是麦收后田间的废弃物,经过艺术家的巧手加工成为了登堂入室的高雅艺术品,其惊艳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郭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魏村麦秆画手艺人王艾青师傅,2014年,魏村麦秆画成为新北区第四批非遗项目。这又一次得到了小记者们热烈的掌声,原来,在我们生活的家乡就有这么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
经过郭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麦秆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要经过“熨、刮、贴、剪、烙”等一系列工序,完成一件作品少则几个小时,多则需要七八个月。
接下来,进入体验环节,两头稍微去掉一点,然后展开,剪刀也可以,针也可以,刀片压平了再慢慢刮,要把上面的一部分肉刮掉,然后就可以用了。
底稿已经完工,接下来将画作分割制作,需要灵巧的剪裁,剪裁成形后便是粘贴了。烙烫,则是为了突出线条和阴影,让画面显得更有层次感。
麦秆画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只能是一种缓慢的手艺活儿。小记者们体验了处理麦秆和粘贴过程,都纷纷感叹传统技艺的精妙和手艺人的坚守精神,认为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传承。
撰稿、摄影:周小丽 审核:陈晓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