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新北区“童心解读”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十二次现场活动在新桥街道中心幼儿园西阆苑园区开展。新北区童心解读研究中心主任吴亚英园长和顾问原新北区社会事业局徐俊局长携研究中心研究园、合作园成员以及新幼童心解读团队成员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主题汇报,梳理成果
首先我园周微冬老师向区“童心解读”教育研究中心领导及研究园、合作园的园长们汇报了《新幼教师童心解读能力评价指标的建构》。周老师通过理论研究法、实践论证法、比较研究法、抽样调查法等方法,初步建构了“幼儿园教师童心解读能力结构模型”和“幼儿园教师童心解读能力评价标准”,并提出了后期努力的方向,需要借助专家论证、教师自评等方式一步检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二、现场练兵,解读童心
接着,老师们分别走进小一班、中三班、大六班三位种子教师班级,展开一场观察盛宴。无论是班级老师还是观摩老师都沉浸在观察的世界中,时而扫描全场,时而聚焦个体。有的在借助自己的手机等信息工具记录下幼儿精彩瞬间;有的亲切地与幼儿沟通交流;还有的在自己预设的观察记录表上认真记录着。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的观察方法捕捉孩子的信息,看多、看全、看懂他们。
三、思维碰撞,“研”而有道
思维的碰撞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新幼核心管理团队、种子教师团队、研究中心以及合作园的小伙伴紧扣“聚焦共玩,读懂幼儿”这个主题开展了教研活动。整个教研以张文婷老师共玩“四子棋”的观察视频为载体,老师们通过现场游戏体验、思维微格分析,追本溯源到共玩法对幼儿的发展。
经验1:共玩是为了让我们与幼儿感同身受,更精准的读懂幼儿的情绪、感受、意图、行为、思维,进而更好地支持他们。
经验2:共玩前我们要对幼儿的心性、经验以及材料本身的价值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更清楚应该怎么去共玩。
经验3:共玩中我们心中要带有目的,考虑适宜介入时机。
经验4:共玩后我们要带着孩子回顾,精准地进行提问,把握幼儿思维的“关键点”,引导幼儿自己建构经验。
“共玩”是一种智慧,它能架起看见与看懂之间的是桥梁,它能让我们多懂一点游戏,多懂一点儿幼儿,应该被我们珍视,并被我们熟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多看一点,广泛阅读,不断地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厚积薄发,突破瓶颈。
四、聆听讲座,走近阳明心学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努力,更离不开高人的指点。研究中心顾问徐俊老师讲述到人的能力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即知识、方法和智慧。知识可以学习、传授;方法可以教习;而智慧既不能传授,也不是简单学来的,只能靠启迪。徐老师用王阳明的真实事迹和身边的例子讲述提高能力的方法,讲述了什么是识心、用心、修心。识心即识别人心,了解对应人的心里想法。用心则是用自己的心。首先要心如明镜,能客观、公正、正确反应所遇到事情的真实面貌;其次心中要有杆秤,懂得衡量事情的轻重缓急;再者能判断事情的对错,守住心中的底线。修心就是要用好心,提升自己的水平。
五、专家引领,巨力成长
最后,研究中心吴亚英主任就今日活动进行了引领提升。
(一)童心解读之共玩法——认知
1.共玩的目的
吴主任指出,我们首先要明确共玩的目的。共玩先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了解幼儿思维的品质、方式、习惯,再是支持孩子的一种手段,前后两种共玩是不一样的。不同情境下共玩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共玩是基于了解幼儿前期经验、幼儿心性等基础上的。
2.共玩的要点
共玩中一定要有新旧冲突,才能引发幼儿内在的自我建构。教师作为冲突源,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时刻拥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幼儿“一碗水”的需求。同时,共玩中我们要保持心中有目的,学会适当示弱,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做,顺便教孩子一点知识。
3.共玩的时机
一日生活皆课程,共玩应该是常态化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事情,不需要挑时机,只需要老师把握好“度”。
(二)童心解读之共玩法——行动
要想做好共玩,在日常观察中我们要多学习、多练习。同时,理论储备也很重要,尤其是思维方面的知识,我们要好好学,从微格剖析自己开始。
本次活动让我们对共玩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的行动指明了方向。我们会将其内化,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不断突破!
(撰稿:徐莉 摄影:胡松溢、张哲悠 审核:周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