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发挥班级区域中支持性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真正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与对话,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游戏观察力和运用环境的支持力,2022年12月7日,新魏幼儿园开展了《漫谈区域支架,助力幼儿发展》园本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周琪老师主持。
活动一:区域观摩,妙“区”横生
环境与学习之间有密切联系,支持性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积极体验、自主探究、协商合作、思考和创造的机会,进而引发深度学习。由此,大四班的施卫娟老师和龚佳琪老师给老师们开放了大四班区域游戏现场。在观摩过程中,各班班主任带着思考仔细观察大四班的区角创设、空间规划、材料投放以及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情况,并用照片或者视频记录现场。
活动二:话题研讨,研思并进
观摩活动后,各班教师齐聚会议室,对本次环境观摩进行了话题交流与研讨。老师们根据学习要求,围绕“什么是支持性环境?支持性环境的价值点有哪些?”两个方面展开了讨论。黄梦婷、杨荣荣、陈丽华等老师提出:支架是基础,也是一种铺垫它具有连续性,对孩子有隐形的教育作用,需要一步步探索。朱钰玲老师提出:幼儿园中标志性、支架性、宽泛性环境可以联想到教室中有三类:如玩法、绘本欣赏的照片图片、幼儿的经验幼儿的方法,幼儿的发展过程,可以让其他孩子看到他的过程,而记录纸能够激发孩子深度游戏,可以根据规则、有目的地设计,因此是一种有目的的支持性环境。
老师们遵循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呈现材料丰富,布置新颖、形式多样的区角环境。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份材料会互动。
活动三:聚焦现场,梳理经验
接下来,在座教师结合大四班幼儿游戏现场,针对“区域环境创设了哪些支持性环境,在幼儿活动中又是如何体现其价值的”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从区域游戏布局的合理性、游戏材料投放的适用性和教育价值、规则要求等方面展开交流,对大四班的游戏环境的亮点予以肯定,同时也对存在的不足探讨改进策略。
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加深了教师对支持性环境的理解,对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教师们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以工匠之心有效推进幼儿与支持性环境的互动,引发幼儿在区域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发现、完善。 (撰稿:钱玲媛,摄影:陶莹,审核:冯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