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关键指标,需要的是专业的思考与贴地的实践,12月22日下午,新北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师幼互动策略研究核心组齐聚云端,开启了第四次活动。活动伊始,核心组组长汪田田利用点名签到环节亲切地与每位组员进行了互动,送上了暖心的问候。
一、微格剖析,聚焦师幼互动实践场
活动开展前期,河海幼儿园何洪秀老师将大班区域游戏现场及区域后分享视频、薛佳妍老师将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彩虹糖》视频提前发在核心组群中。活动中,大家线上集体观看两个视频,并进行微格剖析。在黄丽老师的主持下,以“支持拓展幼儿学习的互动方式”为主题开展专题教研,以两个视频中教师的互动行为为教研线索,围绕“你看到了怎样的师幼互动片段”展开微格分析,对视频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话题研讨1:以薛老师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片段为例,你看到了怎样的师幼互动?是否合理?怎样调整?
观点1:在薛老师的科学活动中,我看到了适合幼儿个性化特点的师幼互动,即师幼活动中与幼儿建立联系的7种有效策略之一:“让互动适合幼儿的个性化特点”。在第二环节了解水的特点时,能利用水和牛奶进行直观对比,这种方式能更加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明确水是透明色的特点,让幼儿通过直观对比的方式进行了解,而不只是老师的单方面介绍。
但有部分细节语言可以予以调整。 比如:(1)在介绍规则时“听清楚了吗?”可以调整为“我说清楚了吗?”(2)“谁来和我分享下你的发现?”可以调整为“谁有新发现,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观点2:活动开始,薛老师以神秘地口吻让孩子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能够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描述彩虹糖的样子,利用投影仪,把糖倒在盘子开,孩子说到圆圆的,薛老师回应:形状是圆圆的,无形中帮助孩子了解物体的形状,鼓励小班幼儿把话说完整。怎么把透明的水有颜色,薛老师问谁有好办法,当孩子说出想法后,继续问其他孩子你们有没有听清楚他的好办法,这样的互动可以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引导孩子观察彩虹糖融化后的变化时,建议不要太急,给孩子观察和表达的时间。
观点3:在第一次操作前,教师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教师一直在引导幼儿如何操作、如何记录,在男生上来示范前,就明确和男生提出“选一个颜色、拿棒子搅一搅”,这里的引导更像是一种告知,而科学探究活动更多的是要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进而发展他们的探究技能。这里的引导让幼儿“探究”的这一小点弱化了许多。我认为可以调整,首先用一个问题开启: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水变的有颜色? 先请幼儿说,这里的说可以多邀请几个人,听听幼儿整体的想法;其次出示今天操作的材料,糖、水、棒子(每人一份),老师说“今天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彩虹糖、水、棒子,你们想要试一试吗?”;最后说操作要求、幼儿操作。直接明了,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更能够关注到幼儿探究的过程。
话题研讨2:围绕科学领域的关键发展指标,对接现场,谈支持拓展幼儿学习的互动方式有哪些?
观点1: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材料和工具。
本次科学活动,选用小班幼儿感兴趣的彩虹糖进行科学探索。能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对比观察中发现彩虹糖溶解于水中产生的变化现象。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是每人一份材料进行探索,每位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 第二次小组操作时,四人一组,操作时就有幼儿并没能真正参与其中,只是在一旁观察。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可以提供至少两人一份的材料,让幼儿有更多参与的机会。
观点2:鼓励幼儿猜想与假设,帮助幼儿整合信息资源。
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与引导,激发幼儿大胆地猜想与验证,本次活动两次探究实验,给与幼儿猜想与验证的机会。并在实验后,给与幼儿表达的机会,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10分46秒时,有个小男孩说很多彩虹糖混在一起水会变成黑色,这里可以多让几个孩子来说说自己的猜想,会有更多不一样的答案。
观点3:精简语言,倾听回应。
在倾听幼儿的过程中,薛老师做到了安静倾听并用简单的语言回应他们的感受,没有过多提问与建议。幼儿在两次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是小班的幼儿,薛老师都会巡视指导,与幼儿有一定的语言沟通,关注到每一位幼儿表达。
话题研讨3:在观摩了何洪秀老师的游戏后分享交流后,你有何亮点与建议的思考?
观点1:用心倾听,辐射全体。何老师在与幼儿互动中利用有效提问:“他说的,你们听懂了吗?你们看见了吗?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先、再、接着.....”引导幼儿说清楚。同时还辐射到其他幼儿:你能向他那样来说一说吗?
观点2:引导同伴互助,拓展经验。何说:“发现什么问题,灯泡在闪,你帮他想到了什么办法?”引发幼幼互动。教师及时总结。如何换电池,让幼儿上来展示。环节相扣,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找差异资源,引发对比观察,拓展经验。建议:拿着电流板时,可以用投影,有的幼儿看不清。
观点3:教师的语言精练,精准,能够直接指向幼儿游戏中的困难、解决办法等。游戏中教师会观察、会思考,能找到有价值的点进行全班分享交流,做到全班经验分享。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中,我看到了教师师幼互动的方法有:
提炼关键词:如:刚开始女生讲述电路操作方法时教师提炼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拓展幼儿学习的关键词:循环。
复述:男生介绍关键经验后,老师说:“他是怎么说的,你来重复一下”,将值得分享的重点,利用复述的方法拓展幼儿学习。
动手实践:电池没电了,电池怎么换得呢?到前面来换一换试试看?鼓励幼儿动手尝试拓展幼儿学习。
经验分享,解读师幼互动游戏场
接下来由新魏幼儿园丁丽老师带来了师幼互动案例汇报《聚焦生活区,让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有迹可循》,讲述了生活区编织游戏中的师幼互动。从丁老师的汇报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在面对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如何思考的,同时看到了教师的互动策略以及幼儿的成长。
针对讲座,在主持人的引领下进行了话题研讨:针对丁老师的微经验分享有何亮点与建议的思考。
观点1:丁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师幼互动的路径:跟踪观察,了解幼儿编织前期经验和游戏水平,对接《保教评估指南》,提供科学的观察、支持路径,发现问题,适时介入,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提供多元的支架方式,引导幼儿参考已有支架自己探索问题,教师关注,再继续跟进和支持,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小伙伴,支持幼儿探索,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编织水平。
观点2:丁老师微经验分享亮点:在丁老师的微经验中,很清晰的看到生活区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去支持幼儿编织游戏的发展,且丁老师给出了多种策略。这些策略都是很实用的,可以运用在其他区域中去。
建议:如果能够增加上师幼互动支持策略后,能够体现幼儿的发展的实际案例就更好了。
观点3:丁老师的经验分享,能做到慢下来关注当下,结合幼儿前期游戏经验,持续观察了解幼儿在生活区编织游戏的状态与发展水平,并能通过支架环境、暗示支持、示范引导等多元的互动方式逐步引导与支持幼儿游戏,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分享的过程与内容,非常详尽与全面,能关注与分析本区域的全体幼儿。
建议:可以适当聚焦某位幼儿,从前期遇到的问题,再如何有效推进与支持,最后幼儿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深度剖析某种方式策略的有效性。
三、回顾引领,启发成长
核心组组长汪田田园长对本次线上活动进行了点评与引领,及时肯定了前期准备、线上教研的有效设计与组织,并叮嘱大家保重好身体。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学习中提升。通过本次活动,全体核心组成员对师幼互动达成了新的共识。教师看见、尊重、追随、支持儿童,真正将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和氛围,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撰稿:何洪秀 摄影:何洪秀 审核: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