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新课标学习,有效践行新课程理念,探讨“双减”下如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3年5月24日上午新北区初中地理教师第6次教研活动在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研员张爱娟主持,全区初中地理教师近50人参加。
伙伴交流享心得
第一环节,由胡芸雅副校长、潘甦娜、赵文娴、朱良四位教师分专题进行新课标解读,分享心得体会。围绕“新课标提出背景、新旧课标对照、内容解析与学业要求、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几位教师深入研究,各有所长。深挖内容要求的同时更注重立德树人,强调地理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版图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潘甦娜老师以教研网专家讲座为引领,结合本校教学案例分享地理实践。其中VR展现地理场景、模拟虚拟实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户外地理调查、创意地图、AI+地理等让人耳目一新,相信沉浸式学习更能引人入胜。
胡芸雅副校长强调,地理课程是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总结提炼地理课程的一个学习对象、两个特征、两条线路、五个主题。拓展夯实知识的同时关注新媒体新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赵文娴老师强调,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联,同时学会从动态、综合、辨证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实现人地协调观的发展。用好身边资源—— “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找到“世界”数据,落实“家庭”知识,丰富课堂与作业。
朱良老师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解析“地理核心素养”的背景与确定,新老课标具有传承性与发展性,要求学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结合本地“运河五号”、寿山智能蔬菜大棚、校园“百乐吉农场”、暑假游学设计等案例培养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理解科技兴农、科技强国战略。
高位引领明方向
第二环节,市教研员朱志刚老师做题为“与时俱进、寻求突破——常州市初中地理新课改新实践”的专家讲座。讲述了1992年至今4版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演化过程,从更大时间跨度解读课标的体系建立,突出新课标的亮点。四版地理课标始终贯彻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一脉相承,落实素质教育下三维目标与地理核心素养。专家鼓励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厘清知识层级,探索初高中衔接与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争取在一体化设计、数字化学习等方面大展身手,实现突破。 带来“校园天文观测”、“数字化气象站”、“海绵校园”等多组优秀案例,为我们在“学、教、研”的目标、方法、途径、评价等各方面提供指引。
总结得失展未来
最后,张爱娟老师为本学期新课标解读系列教研活动做总结。充分肯定各位教师的课堂表现能力、理论钻研精神,同行之间分享互助、团结友爱,各校组织有序、服务周到。并为今后教研活动提出建议与目标。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本次教研活动是对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积极探索与讨论,相信在专家引领和各校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更加明确方向,理清思路,今后的地理课堂一定更加趣味生活,丰富智能。
(撰稿:王浩浩 摄影:地理组 审核:陶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