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6月2日下午,常州市作文教学郭家海名教师工作室暨常州市金菊优秀教师牵手莅临奔牛初中开展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的学与教”。区教管中心教师培训科张爱娟科长莅临指导,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奔中语文老师参加了活动。
活动第一阶段:课型展示。由华润小学张栋豪老师和常州外国语学校金菊老师共同执教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短篇二则》。《短文二篇》所选的两篇小品文,《答谢中书书》立足宏观,铺设大量描写山水景象的直观描写;《记承天寺夜游》因情造景,虚构了一个空明澄澈的月下庭院。本课重难点是借助两篇小品文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并深入诗文意境、借助写作背景把握文人情怀。
第一课时:张老师首先设置了“遇见山水”主题征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张老师利用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对比朗诵节奏、对比景物特点、对比创作手法,在多次的对比阅读中,不断深化学生对两篇文言文的理解,最终由学到用,组织学生进行了文言文改写白话文的实践训练,逐步提升文学素养。
第二课时:金老师继续推进深度阅读,以两组词语“未复”与“但少”、“与其奇”与“闲人”的比较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在知人论世中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在此基础上,提炼古代文人共通的山水情怀。
同时,以“遇见山水”主题征文为单元整体教学情境,两节课分别完成阶梯式的写作任务:第一课时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选择《短文二篇》中的一篇,将写景的片段发挥想象,改写成一段白话散文。第二课时结合课堂对课文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新的理解,修改上节课的白话散文片段,附上一段符合文意的诗意的白话结尾,并给两篇小品文各起一个画龙点睛的标题。
活动第二阶段:探讨提升。工作室成员和奔中老师们齐聚会议室,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探索语文教学研究的最佳途经。
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杨峰权副校长对两节课给予了肯定,认为这是新课标下学习任务群新的尝试,同时就情境创设的贯穿性、文与义如何结合,以及教学任务的精准性表达个人看法。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郭家海老师对两节研究课所做出的努力和呈现的效果进行了专业点评与指导,提出进一步完善如何指向真实情境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使教学能够踏实落地的问题。常州市奔牛初级中学陈卫元校长高屋建瓴,表达了个人语文教学的理念追求,指出:语文要追求实用性,要根据学情设置学习任务,教学设计要追求“有我之课”,注重一课一品、一课一得。
最后,区教管中心教师培训科张爱娟科长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谢意,希望能够加强区域教学探讨的合作,有效提升不同年段的教育教学衔接。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新课标解读、新教学研究背景下,在共研、共学、共享交流平台推动下,本次教研活动打破校际壁垒,实现城乡结合,架起小中学段教学衔接的桥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共同致力于打造更精彩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撰稿、摄影:教师发展处;审核: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