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数学是符号加逻辑。为了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2023年10月26日,孟河中心小学与万绥小学、小河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由万绥小学的蒋玲老师执教二年级《认识线段》。蒋老师结合这节课的特点,通过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三: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四:分层练习,巩固线段认识;五:全课总结,质疑延伸这五个板块全面深化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小河中心小学的施乃君老师执教二年级《认识线段》。施老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第三节课由孟河中心小学的恽蝶老师执教四年级《可能性》。恽老师寓教学于游戏,制定了如下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结果确定的事件,用“可能”来描述结果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整节课堂紧紧围绕生活,体现出数学课堂的实用性。
第四节课由孟河中心小学的宋白杨老师执教五年级《复式统计表》。这是一节信息化的课堂,宋老师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新知探究,合作“造”表;联系应用,丰富体验这三个板块进行信息化教学,最后通过介绍excel小视频感受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整理数据,更高效地分析数据。
四节精彩的课堂过后,三校老师汇聚在云端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小河中心小学的罗香老师指出蒋玲老师整节课的几点优势:(1)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循序渐进;(2)重视操作实践活动,发挥主体作用;(3)联系生活实际,深化认识。本节课中,本节课中,蒋老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线段、欣赏生活中的线段、利用正方形纸折线段、找可以用来画线段的工具,诸多此类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线段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分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孟河中心小学的宋白杨老师指出施乃君老师的课堂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从课堂来看,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思路清晰,教态自然稳重,教学有条不紊,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万绥小学的张彤老师指出恽蝶老师课堂设计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包括还端正了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对待数学问题严谨的态度。
小河中心小学的徐璐老师指出宋白杨老师参照书本例题的编排思路,依托自己学校学生的兴趣小组数据,作为本次课堂的情境导入。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把数据整理到四张单式统计表上,然后通过游戏pk,让学生有效地回顾了旧知。通过三个智力抢答问题,让学生产生需求:有些问题不能从单个的统计表中快速直接找到所需的信息。因此,学生充分体会到整合几张单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老师和万绥小学的高伟明校长就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张老师指出蒋玲老师和施乃君老师的《认识线段》这节课都组织了形式多样,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认知操作活动,在逐步抽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炼概念的表象,并提出建议:要抓住线段本质内涵,需要突出“点”的意义,线段端点本身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一个位置,而起点和终点正契合了学生生活经验中关于位置的认识。教师为学生提供“直线传球”的动态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想象无限缩小的球可以看成点,点运动的轨迹可以看成线段,这样就渗透了“点动成线”的本质内涵。高校长指出恽蝶老师和宋白杨老师的课堂都立足思维,分解目标,立足核心和板块设计,都有活动化的过程,立足底线,训练扎实,并提出建议:《可能性》这节课可适当减少内容,增设的题目要更加贴近生活,《复式统计图》这节课引入的视频VR关联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要更自如,把握好预设和生成。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本次三校联合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新课标基础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侧重点和深入点,相信全体数学老师未来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课堂实践,共谱数学教学新华章。
(撰写:郑莲 摄影:各校教师 审核: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