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我校九年级各学科的教学现状,发现阶段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与建议,促进毕业班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4月10日,新北区教研室周文荣主任携各学科教研员莅临我校,通过深入课堂和总结反馈的形式,对九年级开展教育教学专项调研。
01学科指导
各教研员走进九年级课堂,深入了解复习课的情况,并与备课组进行了深入交流。
语文
九年级语文组的复习课《中考复习之诗歌鉴赏》,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中考考情为依托,利用“例——归——练”的模式,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握住诗歌鉴赏的方法,并能够将方法熟练地运用到接下来的训练中。
教研员姚振平、赵国琴老师对语文组四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语文组的复习课优点有三:一是“一人主备多人研讨”的集体备课模式能够有效激发本组教师之间的碰撞;二是结合近五年中考考情进行分析,引入课堂,目标定位精准清晰;三是讲练结合的模式能够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他们指出,诗歌鉴赏是较有难度的一种题型,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导向,并为学生搭建台阶,便于学生理解题目。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作文方面的迁移,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习作方法,让课堂内容落实得更为扎实。最后,他们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四个“加强”:加强情境创设、加强作业设计、加强作文指导、加强教材使用。
数学
教研员评价六位老师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上课能把时间给学生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教研员也指出:中考复习课学案的编制和老师的授课要以所学知识点的"生长性"来提高复习的通透性和高效性。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题型要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整体归纳(从所学知识点),并且让它进行“生长”,一题多解,精讲精练,充分让学生“吸收”通透;另一方面,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要渗透题型的“生长”,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意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
英语
九年级三位英语老师的写作课,把写作比作造房子、制作汉堡包,生动形象。老师们课堂上激情饱满,极具有感染力,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都有独立的思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风格各异的板书设计。在写作教学中,从改写句子到改写语段,层层递进,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教研员刘婷老师也指出,多运用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的参与面更广,课堂效率更高,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
本次调研物理课所复习的《动态电路》,在中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所以物理组集体备课、系统整合,以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突破提升。
动态电路可以分三类:一是滑动变阻器改变的电路,二是开关改变的电路,三是传感器引起的电路变化。这部分内容对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先带领学生完成了电路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分析电路→电表所测对象→电路如何变化”的顺序,完成典型习题的分析过程,循序渐进,条理清晰。
学生动手练习尤为重要,教师鼓励并要求学生按照分析思路独立完成练习题,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上台讲解,这样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课后,潘主任和周主任一致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引导学生体会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用改装油量表问题情境一串到底,在真实情境中,提高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落实了《新课标》关于“情境教学”的要求。整节课思路明确,备课到位;对学生关注度很高,注重教材的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渐引导;题型设置上是层层递进,由简到难,环环相扣。学生活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点评,学生改错,教师层层设问,引导自然。
化学
蒋成名老师的《惊碳号》这节课,以温室效应的危害引入,让学生在解决温室效应和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重构二氧化碳的知识框架,同时提炼出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性质决定用途,证明无明显现象的角度,分析物质组成的角度。教研员周文荣老师评价蒋成名老师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课堂效果好,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要优化过渡语,在思维冲突出提问。
蒋漪老师的复习课《重走制碱之路--几种常见的盐复习课》以新中国的第一张发明证书进行引入,并与侯氏制碱法相联系,同时与历史上纯碱的制备发展之路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回忆了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几种重要的盐。教研员周文荣老师对蒋漪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节课设计完整有逻辑,符合现阶段的复习要求,对已学知识可以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本节课的学案可以设计的更加美观更规范,对于内容环节的区分可以根据内容量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时间安排更合理。
道法
江春强老师、顾菁老师的同题异构复习课《建设法治中国》,课堂教学中都设计了思维导图、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热点对接和当堂训练五个环节,流程清晰,做到了讲练结合。课堂活动有学生分析例题,有教师引导提炼,有学生板演,有学生互评,教学形式多样,复习效率高。
教研组周小芬老师高度肯定了江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欣赏中天道法教研组特有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同时给出了一些优化建议:1.思维导图构建再精练一些,突出知识的相互关联度并板书高频考点、易错点。2.在解题训练中,提醒学生不仅关注问题关键词,也要善于寻找材料有效信息。答题时做好知识思维导图与材料情境的有效结合来完善答案。
历史
区兼职教研员郑娟老师高度评价了吴洪平老师和孔筱璠老师的同题异构课,她提出3大优点。
优点1:复习课型好。两位老师的课都能紧扣课标要求,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构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时空观念(时间轴,地图)、史料实证(材料分析题)、历史解释(历史简答题)、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中国人民具有抗争精神,探索精神等)
优点2:学案设计好。内容设计合理全面,包括课标要求、思维导图、导图解读、重难点突破、巩固习题、本课小结。有助于学生把握中考考察内容,建立知识框架,掌握重难点,提升学生学科能力。
优点3:作业分层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当难度和挑战的作业内容,包括:能力达标题、素养提升题、自我赶超题,分层合理有效。
郑老师也结合实际,提出来一些建议:1.课堂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一些高阶思维的相关练习与增加优秀学生的表现力。2.复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化,学生的活动需要一点多样性。
02总结反馈
教研组研讨结束后,各科教研员和中天实验学校部分行政集中会议室,对调研进行反馈总结。周文荣主任对中天实验九年级后期的教学提出了宝贵建议:1.多规范常态课的基本课型,上好章节课、专题复习课、讲评课;2.多研究作业的实效,尤其要做到针对性;3.多加强个性化的辅导,多让后进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4.通过对比循证,找到薄弱的地方重点突破,是薄弱点也是提升的空间。最后,严美校长对教研员的指导表示感谢,同时也表示今后教学中要落实好专家们提出的建议。
相信在领导的关怀、专家的指引和九年级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校九年级定能稳步前进,乘势而上,取得佳绩!我们信心满怀!
(供稿:教务处 审核:史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