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75周年华诞。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校推出“赤子之心·献礼75华诞”为主题的爱国电影推介活动。八年级同学在十一假期观看了爱国电影,记录下电影中的感人瞬间和经典台词,制作视频或PPT,用镜头和声音,传达自己对电影中爱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10月23日下午的班会课,在报告厅举行了红色电影推荐会,八年级同学或上台展示,或端坐聆听,通过光影的世界,感受那些激荡人心的历史瞬间,体会先辈们炽热的爱国情怀。
展示活动通过视频片段,ppt等方式,六位学生代表用贴近中学生的语言向大家推荐了六部爱国电影。
“洋人看不起我们,尊严,只有在战场上取得。”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山中,啃着冰冷得冻掉牙的土豆,身旁是无尽的战火和硝烟,身后是坦克,是几千大军,这就是《长津湖》,这就是抗美援朝。电影里有一句话:“我女儿问我为什么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先辈们用凡人之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我们如今和谐安定的社会,他们始终是最值得尊敬、最可爱的人。八21班的岳恬好,带领同学走进电影《长津湖》,走进那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传承先辈精神,捍卫盛世中华。
“觅渡,觅渡,渡何处?”觅渡,多么诗意的词,是在寻觅渡船的方向,还是追寻人生的目标,亦或是在探索国家的未来?百年之前,国共不相为谋,三名志气相投的青年:张太雷、瞿秋白、恽代英,与一众热血青年,以死换生,开辟革命新纪元。觅渡桥上的激奋与豪言壮语,皆化作点点流光,直射灰黑的旧社会。八21班的吴奕晨通过《觅渡》,向同学讲述了常州三杰背后的丰功伟绩。
八22班张澜馨为我们推介电影《刘胡兰》。“作为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女,她不惧铡刀的威胁,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以钢铁般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与信仰。“我是共产党员,死就要死在红旗下!”是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她英勇就义的最好证明。
八22班的周琰刚带我们走进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光辉事迹。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为背景,描绘了一场关乎志愿军生死存亡的战争——铁原阻击战。影片中的铁原战场,炮火连天,志愿军将士们奋勇厮杀,他们发出的“铁原一定要守住!”“每个人要像钉子一样,狠狠钉在自己的阵地上!”的宣言更是振聋发聩,展现着大无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正如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以世纪为篇章,追忆了四个时代平凡而又伟大的父辈的奋斗经历。电影既展望了未来,又缅怀了历史,用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换来了九万里的风鹏正举。从事秘密工作的“刀尖舞者”—火药雕刻师郁凯迎尤其让他动容......八23班的王文豪用动情的朗读,以父辈之名,回溯来时路。
八23班的谢以柔带我们走进电影《建军大业》。《建军大业》是献给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年轻的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武装的艰难历程和那段夹杂着血与泪的历史。电影中,有南昌起义的热血与激情,有三河坝战役的背水一战,有井冈山会师的星火燎原,更有来自战友“不用担心他,他从不失手”的信任和“当勇士,不要当烈士”的不忍。
这次红色电影推荐会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心理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学科融合与交叉,如历史、语文、艺术、政治等。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深入理解和分析红色电影。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主持人:八21陈经毅
串词撰写:八23张恩绮
文案参与:石榴红 高翔 八23曹赵源
撰稿:余姝航
摄影:施雯瑜
审核:邹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