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下午,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成功举办“担当赋能共研跨学科 智胜聚力融创新课堂”前瞻性项目建设周期性评估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展示学校“融·创”课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推动教育创新与学科融合,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蒋辉、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潘正凯博士、新北区教育局基教处处长顾晓春、新北区基教处主任前瞻性项目负责人周丽芬、各校前瞻性项目负责人及优秀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亮点纷呈,课堂彰显特色
13:20起,学校同步开启10门跨学科课堂展示。语文陈嘉贤老师以《驿路梨花》引导学生品读人文之美;数学解雨老师通过“耐力跑:我的专属训练方案”探索运动科学与数学建模的结合;物理梅华彪老师在“水之力,连通之智:三峡船闸中的物理魔法”一课中,生动演绎力学原理;化学陈网平老师带领学生探究紫甘蓝颜色随溶液酸碱性变化的奥秘,激发科学思维。此外,王智影老师的“数字丝路:探寻古代商道的地理密码”信息科技课融合历史、地理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精彩纷呈,历史课龚如老师“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贯通时空脉络,道法课徐婷老师“学会情绪管理”链接心理学与生活实践,充分彰显学科交叉与创新应用的深度融合。
专家引领赋能,共探教育未来
课堂展示后,胡芸雅副校长从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内容、目前的成果及辐射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薛家中学“融创”课堂体系构建与实践。她从物理场域构建、课堂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学习资源的开发几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融创”课堂的实践探索,呈现了“融创”课堂下孕育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育人成果及辐射效果。
教科室朱栋梁副主任以语文学科为例,展示了跨学科主题的“融创”课堂实践。他从融创课堂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模式构建三个方面讲述了课堂模式优化后的教学效果。跨学科教学的意义阐述后,备课策略、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展示更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王俪瑾老师以“跨学段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基于‘历史的印记’一课的课堂探索”为题,分享跨学科与跨学段的创新实践。她通过课例与学案分析,展示了学生如何通过跨学段和跨学科学习贯通知识脉络,提出学生层面:跨学段合作不是“帮扶”,而是“互补” ;教师层面:多师课堂不是“拼盘”,而是“共研”;课程层面: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才是融合的最佳纽带。
常州市教科院潘正凯博士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立意、底色与行动关键”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盛宴。他深入剖析跨学科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发展路径。他强调:“教育创新需打破学科边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学习场景,让知识在实践中焕发生机。”
新北区教育局蒋辉副局长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了学习场域赋能及跨学科学习工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项目推进的希望。首先,强调了打通文理科、构建综合学习场域的价值,同时指出学校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工具,如备课要素、教学知识框架等,对老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具有极大帮助。接着,提出项目推进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并对此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推动改革经验区域共享,以薛家中学实践为宝贵经验,通过集团校等载体辐射引领;二是搭建展示平台,定期举办优秀实践课展示,使创新成果可看可学可用;三是坚持延续一体,夯实教师专业能力根基,为前瞻性项目的改革提供清晰的导向。接下来要以薛家中学的实践探索作为基点,以融来破局,以创来提质,共同书写新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底蕴深厚,融创特色成果丰硕
薛家中学始终秉持“有担当”的校训,以“家文化”为核心,构建育人体系。本次活动不仅是薛家中学教育创新的集中呈现,更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融·创”为引擎,探索更多跨学科实践路径,助力学子在求知路上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