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萌娃初至。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平稳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快速融入校园生活,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为期两天半的期初适应性课程。课程以“社会、身心、生活、学习”四大适应维度为核心,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解锁新技能、结识新朋友,轻松开启小学成长新篇章。
一、社会适应:织密“伙伴网”,玩转校园日常
社会适应课程聚焦“融入集体”,帮助孩子建立同伴联结、熟悉校园节奏。在“走,认识我的新伙伴”活动中,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互动——孩子们通过“找呀找呀找朋友”“击鼓传花做介绍”等小游戏,快速记住彼此的名字,用稚嫩的声音分享爱好,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上逐渐绽放出友好的笑容;“玩转课间10分钟”则通过情景模拟与实地体验,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合理规划时间:先整理好下节课的文具,再喝水、如厕,最后和小伙伴文明游戏。
二、身心适应:争当“小龙娃”,养成文明模样
“我是阳光小龙娃”以趣味心理活动为载体,通过“情绪小火车”“快乐分享会”等环节,引导孩子们大胆表达开心、紧张等情绪,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调节心情,争做乐观开朗的“小龙娃”;“我是行走小标兵”则聚焦校园行为规范,老师带领孩子们实地练习上下楼梯靠右行、排队“快静齐”、进出教室守秩序等细节,孩子们迈着整齐的小步子,俨然一副“行走小标兵”的模样。
三、生活适应:练就“小能手”,解锁校园技能
生活适应课程着力让孩子“会生活、懂自理”。“文明用餐我最棒”通过情景演示和实地实践,孩子们学会了饭前洗手、安静就餐、按需取餐,还主动践行“光盘行动”,用餐结束后认真收拾餐具,用行动诠释“文明”;“我是整理小能手”更是充满成就感,孩子们在“书包大作战”“桌面变整洁”比赛中,熟练掌握整理文具、叠放书本、收拾课桌的小技巧,看着自己整理好的“小天地”,脸上满是自豪。
四、学习适应:探索“学科趣”,点燃求知热情
数学学科
新学期伊始,小萌新们怀着好奇与些许忐忑走进了数学课堂。面对初次接触系统数学学习的孩子们,老师们首先聚焦“课堂常规”,从学习用品准备和学习习惯养成两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接着数学老师们以“数”为纽带,设计了“用数介绍自己”、“用数说幼儿园”两个小游戏,不仅帮孩子们消除了陌生感,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的种子,为未来的数学学习之旅开启了美好的序幕。
科学学科
科学老师们巧妙地以苏超赛事为切入点,先和孩子们聊起对苏超的印象,再播放热血的进球视频,瞬间让课堂热闹起来,孩子们看得欢呼雀跃。接着,老师通过苏超里的科学技术应用,把“科学”变得看得见,告诉大家这是门探索规律、藏在生活每个角落的学问。随后亮出图片,勾连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过的游戏、在家做过的小事,悄悄拉进科学与他们的距离。最后,老师温柔讲清课堂规则,分组后让大家动手合作比水的多少,再带着笑容做评价,稳稳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之旅开启美好第一站。
音乐学科
音乐课堂上,小萌新们坐得笔直,眼里满是期待。老师先播放苏超赛事的加油音乐,激昂的旋律一响起,孩子们就跟着晃起小脑袋,有的还悄悄拍手打节拍。音乐停下后,有趣的“节奏说名字”游戏开始了,节奏声此起彼伏,课堂里满是欢快的笑声。
美术学科
美术课上,孩子们坐得笔直,眼里满是期待。老师教大家“快静齐”排队,带着大家迈着小步子,熟悉路线、参观摆满画具的美术教室,还帮大家找到座位、记住组员名字。接着老师点开色彩鲜亮的 PPT,“形状美”、“色彩美” 这些词一出来,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在发现校园美景的快乐里,大家渐渐熟悉了校园,在自然美中融入小学生活,也悄悄爱上了美术课。
如今,期初适应性课程已圆满落幕,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们早已褪去初入校园的拘谨,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老师们后续将持续关注孩子们的适应情况,用耐心与爱心陪伴每一位“小龙娃”在校园里快乐成长、逐梦前行。
撰稿人:田静和顾昕
摄影:一年级各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