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弘雅家长|解码诗意养育 赋能成长之路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首期家长夜校
发布时间:2025-10-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汝群

  为进一步搭建家校沟通桥梁,破解家庭教育困惑,助力家长提升教育能力,9 月 26 日晚,我校第一期 “家长夜校” 正式开课。本次活动以 “精准对接需求、专业赋能家长” 为核心,前期通过问卷调研锁定家长教育痛点,特邀常州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顾锡宏教授带来 “好家长这么做,你做对了吗?” 主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黄汝群主持,校长张丽娟、副校长林燕群全程参与,课后同步开展满意度调查,全程氛围热烈、反响良好,为家校共育按下 “加速键”。

  问卷先行,精准锁定家长 “急难愁盼”

  为让家长夜校更具针对性,活动筹备阶段,学生发展中心通过班级群发布《家庭教育需求调查问卷》,从 “亲子沟通技巧”“孩子习惯培养”“情绪管理方法”“学业指导困惑” 等多个维度,全面收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需求。

  专家领航,解锁 “好家长” 的教育密码

  当晚 19 点30分,家长夜校在学校报告厅准时开启,近 200 名家长到场参与。讲座特邀常州开放大学资深教育专家顾锡宏教授主讲,他以 “好家长这么做,你做对了吗?”为主题,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真实鲜活的案例,为家长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教育分享。

  顾教授指出,“好家长” 不是 “控制者” 而是 “引导者”,不是 “批评家” 而是 “支持者”,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用 “成人标准” 要求孩子。针对孩子进入小学之后的家庭教育这一关键阶段,顾校长提出家长应树立正确观念。他强调,要着重培养孩子做人的习惯、学习的习惯、生活的习惯。在做人习惯方面,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责任心、感恩心,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学习习惯上,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自我负责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反馈跟进,以满意度为家校共育 “导航”

  讲座结束后,学生发展中心向所有参与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从 “课程内容实用性”“专家讲解清晰度”“活动组织有序性”“是否愿意继续参与” 等维度收集反馈。初步统计显示,本次活动满意度达98%,其中 “内容针对性强”“收获实用方法” 成为家长评价的高频词。

  家校共育,让教育更有温度

  作为我校家校共育的重要举措,“家长夜校” 将持续以家长需求为导向,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资深家长分享经验,围绕 “幼小衔接”“青春期教育”“亲子阅读” 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 “同盟军”,共同为孩子打造健康、快乐、向上的成长环境。

  家长心得:

  二(2)班黄楚悦妈妈:

  听顾校长教育分享后,深受启发:教育应从小抓起,既要帮孩子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价值观,上好品德课,培养诚实善良、积极向上的品质;也要注重能力与身心发展,锻炼独立能力,鼓励多运动、多做家务,在实践中树立责任心,助力孩子全面成长。

  二(8)班邹雨彤妈妈:

  顾校上课形式诙谐幽默,听课后受益匪浅。彻底颠覆大部分家长以学业为重的看法,让我们明确学校和家长的分工,家长重点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家长不可包办养育,剥夺孩子劳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正确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把他们当孩子,朋友,平等对待:高质量陪伴孩子,陪孩子游戏、运动、旅行、阅读等,增长孩子见识。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多鼓励孩子,放大孩子优点培养孩子自信心:

  孩子成长需要个过程,只有量的变化,才会有质的飞跃,每个孩子花期不同,不要强求孩子跟别人一样。相信孩子,大家一起成长进步。

  三(4)班李俊澔妈妈:

  今天参加顾锡宏教育专家课程,科学育娃,让我们学会有方向和方法。

  1.老师和家长负责分工不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做家务,生活上可以自理,可以笨,但不可以懒.

  3.假期安排要带孩子去课本上的地方去旅行增长见识.要人孩子有规划,好好休息,适当做些家务和运动

  4.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心里健康,决定孩子的未来

  举例一个13岁孩子去澳洲亲戚家旅行,由于亲戚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自己负责,亲戚要有时间才能陪他出去玩,通过这个过程孩子学会了独立,想要孩子学会生活技能,就需要家长放手,让他学会独立。

  5.小学,初中,高中都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手机,需要用问家长借,约束好时间。

  6.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长

  鼓励:多看优点,多鼓励,淡化分数,

  尊重:把孩子当人,把孩子当孩子(允许犯错),当朋友(平等,尊重)不要当众批评

  陪伴:多和小朋友相处,一起阅读,一起运动,一起旅行。

  示范:家长做好榜样,做事负责认真,举止文明,尊老爱幼,

  等待:静待花开,自我学习,共同成长

  一(3)班匡佳琪爸爸:

  今日学习顾老师课程收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独立自理的能力,生活技能的掌握;为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

  育儿的黄金法则提到,“鼓励 尊重 陪伴 示范 等待”,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朋友,言传身教在陪伴中引导,在实践与探索中成长,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意义。

  五(4)班钟子涵妈妈:

  1、家校共育的本质是各司其职,做好分工。父母在家培养好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品德素养,同时也给孩子提供一个肥沃的成长环境,多鼓励,多欣赏,多看见,当孩子受到父母满满的支持与滋养,学校可以全力培养孩子智商成长,同时孩子也可以心无旁骛的在学校汲取更多知识。

  2、智慧父母,科学育娃,孩子将来都能上大学,父母无需过度焦虑,更多的是让孩子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将来能在社会上取胜,靠的是健康的心理。

  3、小学拼的是身体,孩子在小学阶段,要吃喝健康,睡够时间,运动量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健康体能,存够足够的款,将来高中拼命的时候就可以取款了。

  三(6)班张佳一妈妈:

  聆听顾校长的分享,如沐春风,也为我在家庭教育迷思中点亮一盏明灯。我深刻意识到,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先摆脱“分数焦虑”的束缚,重新理解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而是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能独立面对世界的人”。当家长能以“赋能者”的姿态,用爱和尊重去陪伴,用言传身教去引导,用包容和等待去支持时,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第一所学校”的价值,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石。

                                                                         撰稿:黄汝群   摄影:张洁   审核:林燕群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