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勤美润心 | 解锁“预期幸福” 让小确幸常伴左右
发布时间:2025-10-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艺雯

为帮助六年级学生在国庆假期前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创造快乐、提升心理弹性,929日,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为六年级学子精心开展了以“假期前的‘小确幸’—— 预期幸福的心理学揭秘”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用趣味互动与专业引导,为同学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假期心理礼物”。

活动伊始,张艺雯老师以“幸福快问快答”开启热身环节。“一想到国庆长假,脑海里最先蹦出来的三个词是什么?”问题刚落,“旅游”“吃大餐”“睡懒觉”等充满期待的答案接连响起,老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顺势引入“预期幸福”:“原来光是‘想到’假期就这么开心!大脑里藏着‘幸福放大器’,等待好事时最活跃,今天我们就当‘幸福侦探’,揭开这份甜蜜秘密。”

随后的 “两颗糖的选择” 实验,让“预期幸福”的魔力直观呈现。老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为“学生 A”当场发糖并让其吃掉,给“学生 B”递上包装精美的盒子,告知内有“会发光的特别糖果”,需下课才能打开。“等待时会一直想这颗糖吗?”“学生 B” 点头称 “好奇又期待”,台下也多数认为 “B 同学等待时更幸福”。老师随即揭秘:“心理学家发现,期待好事时,大脑分泌的‘快乐物质’甚至超过好事发生时!‘预期幸福’就像给快乐提前付利息。”

“幸福创意计划工坊”环节,同学们动手设计生活“小期待”。老师展示“周五和爸妈看电影”“周一穿新外套”的示例,引导大家:“幸福不只是目标实现的瞬间,等待也是享受,可安排‘一顿美食’‘15 分钟游戏’这类易实现的期待。”同学们认真填写未来一周的“幸福清单”、标注 “幸福指数”,分享时引发阵阵共鸣,老师也及时送上鼓励。

活动最后,老师用“幸福三明治”法则帮大家避开“过度期待”陷阱。“若期待‘假期每天都超开心’,遇下雨或小插曲易失望。”老师引导同学们制作“幸福三明治”:第一片“面包”写美好期待,中间“馅料”设计 Plan B(如下雨改家庭桌游),最后一片“面包”写 “享受当下”的鼓励语。

活动最后老师布置了特别的“课后作业”—— 将“幸福三明治”分享给父母或朋友。“希望大家不仅能在假期前感受这份甜蜜,更能把‘创造期待’变成日常的超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自己学会了“从等待里找快乐”,也期待用“幸福三明治”的心态,迎接国庆假期和接下来的每一天。

撰稿:张艺雯      摄影:张艺雯      审核:徐志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