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课标落地,探索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路径,10月22日下午,新北区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研讨暨常州市王晓杰名师工作室活动在飞龙实验小学顺利开展。全区各小学三年级美术任课教师及王晓杰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以三年级美术单元《红红的剪纸》为载体,共探非遗剪纸与本土“苏超”文化的课堂融合创新之道。区美术兼职教研员胡燕春主任、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王晓杰老师、潘建强校长一并参与,活动由区教师发展中心跟岗教师金波副校长主持。
一、齐聚校园,共赴教研之约
活动伊始,飞龙实验小学综合楼二楼录播教室内氛围热烈,参会教师在徐文英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签到,提前熟悉活动流程与场地布置,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研讨活动的开启。
二、双课联动,玩转剪纸与“苏超”
张洲、岳聪宴两位教师围绕《红红的剪纸》单元,带来各具特色的教学实践展示。《剪纸的故事》——以趣启智,联结传统与本土。张洲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剪纸的故事》,课堂上以“课前折页学习单”“Ipad云上展馆”搭建多元学习支架,通过“剪纸历史快问快答”“纹样设计小游戏”等趣味形式,引导学生轻松掌握阴剪、阳剪等基础技法。同时创新性融入“苏超”元素,让学生在剪刻实践中感受传统剪纸艺术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联结。
《剪刀会说话》——以技传意,剪出“苏超”精彩。随后,岳聪宴老师带来第二课时《剪刀会说话》。课程以王桂英剪纸作品为切入点,通过“找不同”“作品赏析”等互动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夸张、变形、简略”的剪影创作技巧,同时深入解读“千剪不断”的剪纸文化内涵。学生以“苏超精彩瞬间”为创作主题,动手剪出灵动的人物与场景,并在“故事卷轴展示”环节中,自信分享作品背后的创意与思考,课堂氛围热烈且充满创意活力。
三、多维点评,共话教学新方向
课后研讨环节,王晓杰、胡燕春两位专家带领参会教师围绕两堂研讨课展开深度交流,教师代表与专家们各抒己见,从亮点提炼与优化建议两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王佳佳老师对单元课程设计给予了好评,认为其凸显“大单元重构有高度、教学实施有章法”的核心优势,为传统文化课堂落地提供清晰范本。天宁区华润小学王芸君老师认为本次教研体现出课堂三大亮点,一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赋能,让剪纸艺术在时代语境下焕活;二是任务支架设计合理,为学生搭建阶梯式学习路径;三是创新维度突出,推动本土文化与艺术教学深度融合。
四、专家引领:精准点拨,指明优化路径
天宁区龙锦小学王晓杰老师:以“智慧、致敬、紧扣新课标”为核心肯定课堂价值,称赞课程达成“好看、好玩、好有趣”的教学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提出优化方向:需进一步深挖“苏超精神”与团队文化的内涵,让本土文化融入更具思想深度;此外,需对板书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强化其知识梳理与重点呈现的功能。
新北区泰山小学胡燕春主任以“所有的努力都会在生命长河里留下印记,量变引起质变”作总结寄语,鼓励教师在教学创新道路上持续积累,以点滴实践推动美术教育提质增效。
五、赋能成长,践行美育初心
本次教研活动以《红红的剪纸话苏超》为单元主题,以“剪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传递美好生活祝愿”为大观念,构建“说苏超·探剪纸”“探剪纸·剪故事”“新形式·新生命”三阶段学习任务体系。课程不仅聚焦剪纸技法教学,更通过“纸趣‘苏超’故事艺术展”“AI动态剪纸制作”等拓展活动,让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课堂中焕发全新活力。此次活动既是新北区小学美术学科精准教研的生动实践,也是王晓杰名师工作室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学校美术教研组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剪纸教学中的创新思路与方法融入日常课堂,让更多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审美素养,切实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撰稿:徐意 摄影 徐意 审核: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