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持续推进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塑造教研共同体,培养科技创新人才,10月23日,常州市小学信息科技第三次教学研讨活动在奔牛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全市各区县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三新’背景下新课堂实践研讨”为主题,通过课堂观摩、专题讲座、互动研讨三个环节,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视角前沿的学术盛宴。
课堂观摩:生动课例展风采
活动伊始,奔牛实验小学的钱心怡老师和罗溪中心小学的朱雯倩老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课例展示。
钱心怡老师执教了六年级《认识身边的系统》一课。她以灯泡系统-台灯系统-智能化台灯系统为主线,从“初识系统:剖析灯泡系统”“探究系统:台灯系统”“拓展应用:展望智能化台灯系统”的三次递进螺旋式学习,引导学生对“系统”的认识层层深入,让学生从理解一个简单系统,到建构一个复合系统,再到展望一个智能系统的思维飞跃。
朱雯倩老师则带来了五年级《顺序结构》一课。她以“校园参观小小引导员”为情境,通过让学生规划路线,用“首先”“接着”等关联词描述流程,将抽象的顺序结构与生活经验关联。新知探究环节,朱老师引导学生将路线转化为规范流程图,讲解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从具象操作过渡到抽象表达,逐步渗透算法思维。实践操作阶段,朱老师又以编程实现路线模拟为任务,将流程图与编程积木对应,让学生在解决“角色定位”“动作间隔”等问题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最后通过“优化表演程序”的拓展任务以及生活中的顺序结构算法,深化知识应用。
专家引领:理论导航明方向
新北区信息科技教研员黄松华老师开展了题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从研究的基本情况、基本过程、内容展开、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打算五个方面探讨,让各位教师体验到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利于课程建设的推广,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是提高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催化剂。
互动研讨:思维碰撞促提升
在互动研讨环节,两位授课教师首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后反思,各区的教师代表也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两节课为如何上好新教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
最后,常州市教研员芮清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两节课均体现了新课标“科”“技”并重的导向,不再是单纯的软件操作训练,而是引导学生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他鼓励广大教师要发挥好区域集体的力量,强化学科实践,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让信息科技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沃土。
此次研讨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仅展示了我市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优秀成果,更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将所学所感融入日常教学,不断深化课堂改革,共同推动我市小学信息科技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图文:华怡 审核:贺成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