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户外游戏是促进幼儿体能、社交、认知与情感全面发展的关键载体。前期我园已完成户外场地四大功能区(全能运动营、自然艺术廊、民间游戏场、越野挑战区)的重新规划,各区域也在日常中进行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在实践观察中也发现,教师易受“本区域惯性思维”的局限、另一方面,观察时多聚焦表面行为,未能结合“功能区目标”“园本理念”“各年龄段发展需求”深度解读幼儿行为。所以在2025年11月10日安幼全体教师针对户外混龄游戏观察与材料投放进行了专题教研,旨在让户外游戏围绕“畅享自然、安享游戏”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位孩子畅享户外。
环节一:暖场导入:学习、支持
主持人通过真实案例的沉浸式分享与层层递进的提问互动,让教师们在思维碰撞中明晰了观察的核心价值,为后续深入探讨“如何基于观察进行有效支持”筑牢了基础。整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切实助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为幼儿户外混龄游戏的高质量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环节二:跨区诊断:观察、分析、梳理
在聚焦诊断环节,各小组集中梳理观察结果,提炼形成“核心诊断结论”。每小组汇报时围绕亮点、关键问题、优化建议进行。“越野挑战谷”场地教师能够结合地势特征进行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但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还是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民游广场”游戏丰富,材料有层次,但是在结合主题与季节性上可以投放一些自然材料···。经过半小时的跨区诊断,通过角色赋能、问题导向、务实研讨,让教师们既提升了环境观察与分析的专业能力,又形成了一批可落地、可推广的优化方案。
环节三:引领提升:赋能、前行
教研活动的最后,张园也对本次活动进行引领。1.教研需要明确教研目的2.针对户外游戏材料投放:基础类材料、自然类材料、创意类材料、探索类材料;3.幼儿游戏:玩什么,怎么玩取决于提供的材料,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幼儿能力的差异进行游戏创设。4.关注幼儿的创新玩法与幼儿的情绪表达;5、考虑游戏的安全性。
通过此次教研,老师们更加清楚户外游戏中观察与材料投放的方法,后期我们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优化游戏环境与指导策略,让户外混龄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快乐天地。
(撰稿、摄影:喻小梅 审核:殷丽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