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小学>>文章内容
让学习生长真实地发生
发布时间:2019-11-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章丽红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2019年11月6日下午,百草园小学结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共生理念下支持课堂变革的教学规程研究》面向全区展示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共生课堂:多元、互动、生长

本次活动展示了语文、数学、音乐三个学科的共生课堂初步样态。

化雨楼四楼的报告厅内,书声琅琅,二年级4班的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一双双专注的小眼睛里传递出求知的渴望,她们正在青年骨干老师胡越老师的引领下,趣味盎然地学习科普童话《雾去哪里了》。胡老师像一位亲切的大姐姐,带着孩子们识字、读文、表达、写字,有条不紊,亲和自然。活动中,老师聚焦连词的使用,引导学生发现构段的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朗读。小组汇报时,组员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朗读流利,评价的同学也能从字音准确、声音大小、合作方式等维度进行评价,体现了合作学习常规的养成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数学曹琴老师在化雨楼二楼演播厅执教了六年级《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曹老师的课堂结构严谨,以题组研究为抓手,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数学问题解决,引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中的“变与不变”,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是多少度到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是多少厘米,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感受到方法的选择要灵活,问题考虑要全面。从旧知的回顾到新知的教学,曹老师不仅关注知识的再现,更加关注了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高阶灵活的迁移能力的同时,在不断情境变换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抽象与模型,关注了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多元、互动、生长的共生理念,为观课老师提供了练习课教学的新思路。


Cache_3c0db53c48d01aab..jpg


数字化教室里美妙的旋律萦绕在师生耳旁,陈楚阳老师正带领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字化课堂中学习歌曲《飞吧,飞吧》。视频、音频、图文、虚拟电子乐器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人手一台ipad更为学生提供了新型音乐学习方式。资源包功能、指南功能、点赞功能让音乐课堂实现了即时人人互动。高低声部的自由选择与组合,小组创编与表演更是看到了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地生长,每一位学生享受着音乐的美妙。


IMG_6670.jpgIMG_6640.jpg

IMG_6745.jpg


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学科教学变革“家”

也许,你也在思考: 为什么“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学会,不等于会学”?也许,你也在困惑:课程改革十多年,绝大多数教师也在努力变革自己的课堂教学,“聚焦课堂”“赢在课堂”“决战课堂”的口号不绝于耳,但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却没有真正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知家在何处的学科教学改革无异于“离家出走”。(崔允漷)但是,学科教学改革“家”在哪?本次活动中,学校有幸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给大家做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专题讲座。

崔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厘清了“何为学科核心素养”。在他看来,理解这个概念,要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定位,二是性质,三是内涵。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标志着学科教学终于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家 有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到底该如何变革?需要教师如何做才算“回家”?为此,崔教授教给教师们六个“大招”,以让教学“回家”: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明确“家在何处”;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采用大单元备课,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有用、有意义;探索与新目标匹配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

崔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老师们课堂教学变革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启迪了听课老师的智慧,指明了课改的方向。


IMG_6796.jpg

同生共长,各美其美。百草园小学自从2018年9月省级课题《共生理念下支持课堂变革的教学规程研究》立项以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学规程的研制到共生课堂特质的凝练,从理论学习到教学实践的探索,百草园小学的课堂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学习方式、开放的学习情境、多元的评价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每一个生命都在幸福生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